本文作者為:
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和貧困的起源》作者,現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教授。
乍看之下,金磚國家(BRICS,由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集團納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埃及、伊朗、衣索比亞和阿根廷似乎是個好消息。擁有11個成員國的強勢「BRICS+集團」或許更能代表全球新興經濟體,並有效制衡美國霸權。
但在許多意義上,金磚集團擴編也代表我們失去了一個重要機會。世界不需要更多國家落入中俄影響範圍或者結盟對抗美國,相反地,國際社會需要一個真正獨立的第三集團,以制衡中俄軸心和美國的權力。
(更多相關新聞:中國主導的金磚集團擴張至11國 金磚四國之父質疑「象徵大於實質意義」)
金磚11國注定成為中國的外交工具
由於金磚集團本次擴張只接受與中國關係友好的國家,它注定成為中國的外交工具。中國將能藉這個新BRICS+集團參與新興經濟體的事務,卻不是代表他們的利益。中國的參與很可能會犧牲這些國家的勞工及民眾利益,因為中資往往容忍──甚至鼓勵──腐汙腐敗、降低透明度以及恐造成可觀浪費的大型項目,而推動這些計畫的財源是無法輕易進行債務重整的貸款。
此外,接受沙國、埃及、伊朗、阿聯酋和衣索比亞的金磚集團更像是一個「反民主俱樂部」,然而新興經濟體要確保自身經濟和社會在未來獲得成功,最需要建立的就是民主制度。我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納杜(Suresh Naidu)、波士頓大學助理教授雷斯特雷波(Pascual Restrepo)、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賓森(James Robinson)共同合作的研究發現,從歷史經驗來看,民主化能增加教育、醫療和其他公共服務的投資,在5-10年內促進各國經濟更快成長。
相形之下,中國的介入往往會阻礙民主化進程,甚至鞏固專制主義。隨著許多新興經濟體面臨「民主危機」,愈來愈多國家的民主制度遭到削弱,而新的BRICS+集團可能會對這個現象火上加油。
如今美中競爭正在加劇,而且可能重塑世界秩序,新興經濟體愈來愈需要「獨立表達意見的能力」。畢竟美中關係惡化、雙邊貿易及資金流動減少,不太可能符合這些國家的利益。
(更多相關新聞:金磚11國成形》新增6國莫迪點頭成關鍵 印度反對下中國「巴鐵兄弟」未列首波名單)
BRICS+無法代表開發中國家利益
同樣地,新興經濟體必須具備影響人工智慧(AI)和其他數位技術未來發展的能力。儘管事實證明,目前針對ChatGPT等生成式AI的熱情主要還停在炒作階段,但AI和其他通訊技術仍有可能在短期內快速發展,影響所有國家並重塑全球分工體系。
上述技術可能會對勞工造成重大衝擊,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印度等國已在出口各種白領服務。到最後,全球白領及藍領勞工的競爭對象恐怕不再是富裕國家那些受過高等教育、薪資高昂的勞工,而是AI驅動的先進軟體、機器人和機械。
(更多相關新聞:抗議AI美國編劇罷工近百日 MIT教授:勞工要享受科技革命果實有「兩大關鍵」)
這些技術或許同樣會重塑許多國家的政治地景,因為AI驅動的社群媒體和假資訊(包含深偽和其他操縱性技術)對社會輿論和選舉的影響愈來愈大,而多數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都還沒建立起防止此類干預的監管規範。
此外,新科技提供各國政府前所未見的強大工具,用以監視人民並壓制異議。專制政權已經在互相交流、分享相關技術,最新研究表示,中國的監控科技正快速出口至其他非民主國家,單單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就向50國出口了這類產品。
就目前看來決定新興科技未來的,主要是中國政府、(受到監管但程度有限的)美國科技巨擘以及愈來愈多的歐盟規範。他們都不代表新興市場的利益,而BRICS+集團同樣無法代表發展中國家,因為它最終可能得服從中國的指示。
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應自組一個新集團
所幸,中國以狹隘方式選擇新成員,為建立另一個足以取代BRICS+的集團打開一扇新大門。印尼、土耳其、墨西哥、哥倫比亞、馬來西亞、奈及利亞、孟加拉和肯亞等主要新興經濟體可以自組一個真正獨立的集團,最終他們或許有望吸引印度、南非、巴西和阿根廷。儘管近來這些國家各自在民主化路上遇到了困難,他們的民主經驗以及經濟規模,仍讓他們共享相同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集體宣布他們獨立於中國和美國之外,讓更多新興經濟體在攸關全球化及科技未來的辯論中,具備表達自身迫切需要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太過重要,絕不能留給今日互相對立的地緣政治對手控制。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洪培英編輯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