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竹設治300年,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於新竹設置淡水廳,當年淡水廳署就設於現在的中央商場及中央市場,換句話說,當時在北京所談到台灣的淡水,是指今天的新竹,新竹市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決定仿古,舉辦「新竹同知宴」,除了地方仕紳的出席,連前新竹市長蔡仁堅都共襄盛舉。
新竹市的核心在城隍廟,在清朝時稱竹塹(讀音同倩)城,又稱淡水廳城,新竹的城牆有三層,最外層是土城,有8個城門,南北兩個便門,自嘲為業餘史學家的李元璋老師稱為「蛋白區」,那麼「蛋黃區」為磚石墻,有4個城門,所謂的蛋黃區內還有「糖心蛋」的糖心區,最精華的地方有4個城門。
「竹塹城共有18個城門,圍繞這個城市,新竹也是北台灣核心的核心,城隍廟加上中央市場、中央商場,前身是淡水廳衙門。」李元璋老師說。,而且,淡水廳所在還是大新竹市海拔最高的位置,所以新竹城隍廟這邊不太會淹水。
當年淡水廳的轄區,大約就是北台灣7縣市,比今天的北台7縣市還要大,因為當時清朝 把大甲溪以北,連現在的大甲鎮,全部劃給「淡水廳署」管轄,「淡水廳」北區行政中心在新莊,南區行政中心就是大甲。
有趣的是,中央形象商圈負責人呂正祥說,很多中央市場的居民、甚至70、80歲的老人,都不知道新竹為清朝淡水廳署所在,中央市場就是淡水廳衙門。
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還找來設計專家鄭保祿,把清朝留存到現在的淡水廳署的平面圖,原來只有方向、方位,沒有尺寸、比例,靠著實際在中央商圈的走訪,以遺留古房尺寸比對地圖,找到「中軸線」,才能轉換以3D立體地圖重現。李元璋教授說,「我十多年來的願望就是重現淡水廳署衙門樣貌,終於透過3D地圖重現。」
為了新竹設治30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竹市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結合當地美食,推出「新竹同知宴」,這次同知宴將分別進行10道中央市場周邊在地美食,包括「一品當朝」—新竹肉圓,「滿床笏」—新竹炒米粉,「三元及第」—貢丸、魚丸、燕丸綜合湯等。推出「新竹同知宴」當天,邀請許多地方大老,連前新竹市長蔡仁堅都共襄盛舉。
竹市中央形象商圈促進會指出,「新竹同知宴」的特色就在於地點是雍正時期的市場,具有歷史文化意涵,因此獨創以歷史角色扮演環節,除打破人與歷史的距離感,更讓參與貴賓參與並了解中央商場與市場的的文化特色。這次選在淡水廳舊址舉辦,取同知之名賦予古之意義,古今對應,今再以「新竹的美好,與你一同探知」雙層美意,故名「新竹同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