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如何被撼動?這篇文章以波蘭和斯洛伐克為例,檢視烏克蘭在國際支持的民意現實,從中發現梗要。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即使最鐵桿在中歐和東歐原被俄羅斯視為兄弟國的國家,也曾動搖對普丁的信任。然而,一旦戰爭時間拖長,俄羅斯透過假訊息反攻,兄弟國又陸續回頭支持了;其中,以9月30日剛選完國會大選的斯洛伐克為代表。
俄羅斯大外宣籠罩,斯洛伐克大選重新倒向「挺普丁」
斯洛伐克人在大選中投票支持親俄羅斯的政黨,不是沒有來由。去年7月,當俄烏戰爭膠著,烏克蘭也還沒收復哈爾科夫,斯洛伐克的民意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斯洛伐克人希望俄羅斯勝利,沒表態有18%,只有30%希望烏克蘭戰勝。
多年來,斯洛伐克一直容易受到克里姆林宮宣傳和假消息的影響。斯洛伐克人認知的脆弱性可追溯到19世紀,俄羅斯帝國試圖將斯洛伐克定位為東西之間的「橋樑」。自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以來,假訊息密集散佈,在地協力者也一直在倡議克里姆林宮的宣傳。到了2020年,78%的斯洛伐克人依舊視俄羅斯為斯拉夫兄弟之邦。
過去幾年,普丁在斯洛伐克人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儘管全面入侵烏克蘭讓他的形象有所磨損,但仍被斯洛伐克人視為動盪世界的「穩定支柱」和傳統價值的保護者。
歐洲智庫Globsec從2016年開始每年收集歐盟東部邊境國家的民意。在今年3月進行的中歐和東歐8個國家的調查,包括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調查結果在5月發表。比較2022年和2023年的民意,斯洛伐克人認為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負有主要責任」的人數從2022年的51%,降到2023年的40%。
這次大選由前總理勞勃·費科(Robert Fico)領導的方向黨(Smer)以得票22.94% 排第一,進步斯洛伐克黨(PS)獲得17.96% 列第二,聲音黨(Hlas)以14.7% 排名第三。
因為聲音黨在2020年從方向黨分出來,意識形態相近,兩者組聯合政府的可能性最大。屬於進步斯洛伐克黨的現任總統蘇珊娜·查普托娃(Zuzana Čaputová)本週三向媒體透露,為尊重選舉結果,開始不向烏克蘭人提供軍援,因為獲勝的費科承諾選民不提供援助,儘管費科還沒有組閣完成。斯洛伐克總統屬禮儀性角色,不能向政府內閣下命令。
斯洛伐克的選舉結果,造成烏克蘭在歐盟國家少了一國支持。但是,不是在選舉期間訴求國內利益為先的政黨,勝選後一定會拋却支持烏克蘭的。
雖然波蘭在10月15日的選舉還沒舉行,幾乎可以篤定判斷無論哪個政黨勝選,波蘭跟烏克蘭的關係,依舊將非常緊密。這個觀察,主要來自對民意的觀察,而不是政治領導者的偏好。
波蘭國會大選在野黨來勢洶洶,執政黨回防槓上澤倫斯基
自2015年以來,波蘭執政的民族主義政黨法律與正義(PiS),期待贏得第三個任期,但在民意調查中沒有篤定勝算,便藉由議題衝突來鞏固群眾支持;也因此,烏克蘭在波蘭的糧食輸入議題,被放大檢視。
近幾個月,烏克蘭跟波蘭因糧食出口引發爭議,錯失並不在烏克蘭一方。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幾個月後,歐盟委員會即設立「團結路線」,讓烏克蘭農產品可以持續向非洲和中東銷售,出口主要有兩個路徑:海運透過黑海糧道,陸運主要過境波蘭。
由於波蘭代理輸出農產品的廠商和政府在放行過程的延宕,一些穀物滯留在波蘭筒倉,之後被釋放到波蘭市場,造成糧食價格下跌,影響波蘭農民收入而造成反彈。有相同糧食降價問題的波蘭、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於今年4月單方面禁止烏克蘭穀物進口,歐盟短期接受禁運,前提是不妨礙烏克蘭穀物過境到其他國家,而且禁運時間不超過四個月。等到禁運到期,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三國決定再延期,其中波蘭政府態度堅決,因為農民是執政黨最厚實的支持者。
烏克蘭於是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要求經濟賠償。波蘭總理馬特烏什·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警告烏克蘭:「如果升級衝突,將禁止更多產品進口。」隨後更宣布,華沙將不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接著,雙方一連串你來我往的口舌爭端,弄得澤倫斯基和波蘭總統杜達甚至沒在聯合國會議期間碰面。波蘭執政黨需要擺出捍衛國內農民的態度,畢竟在野黨的挑戰來勢洶洶。
執政黨為醜化最大對手公民綱領黨(PO),甚至在9月推出一支競選廣告,將反對派領導人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描繪成德國幫手。競選影片在華格納《女武神騎行》的洪亮配樂中展開,一名操著濃重外國口音的男子從德國駐華沙大使館打來電話,要求安排德國總理與波蘭執政的法律與正義黨(PiS)領導人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通話,當問及是否願意討論波蘭退休者的年齡,卡欽斯基斷然拒絕,並說:「圖斯克已經走了,『企圖』 以電話指揮的習俗已改變。」說完,掛上電話。
這個競選影片暗示,波蘭不會隨柏林的節奏起舞,要歸功於法律與正義黨堅定的民族主義領導。執政黨利用波蘭民意長期對德國的持疑態度,達到抹黑反對黨領導人的效果。
不受領導人搖擺動搖,波蘭民意堅定支持烏克蘭
持平地說,自俄羅斯入侵以來,波蘭對烏克蘭一直提供模範性的支持:大量接受烏克蘭難民、站在反俄羅斯的第一線、提供武器、提供財政援助。波蘭專家安妮·阿普爾鮑姆(Anne Applebaum)用「捕獲國家(State Capture)」形容民族主義法律與正義黨(PiS)如何在執政8年間,透過糟糕的立法、官方媒體宣傳、和不同形式的腐敗,破壞波蘭的民主,進而掌握對國家的控制。
俄烏戰爭讓波蘭成為北約東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也暫時減弱人們對波蘭執政黨戰前一些反民主措施的質疑。
雖然波蘭選民被執政黨的反圖斯克、邊境問題、退休年齡、移民政策和國防規劃所動員,他們也被反對黨反動員。10月1日的選民聚集,達到歷史新高,給執政黨帶來巨大壓力;這兩周,一直在進行對圖斯克的人身攻擊
如果波蘭最後由反對黨勝出,並不會改變與烏克蘭的關係,除了反對黨在競選過程,沒有消費烏克蘭議題,波蘭人相對/斯洛伐克人,在面對俄烏戰爭的民意截然不同,由作者從Globsec年度調查報告整理出的相關議題,可以得到佐證。
那就是不管認為俄羅斯應對引發戰爭負責的比例(85%/40%),對經濟制裁的有效性(78%/38%),提供烏克蘭軍援旨在抵禦俄羅斯(93%/57%),持續支持烏克蘭難民(90%/59%),認為俄羅斯構成國家安全威脅(88%/54%),或視美國為戰略夥伴(78%/18%)等的對比,波蘭與斯洛伐克相較,波蘭都高出很多。
但在視德國為夥伴一項,波蘭人不是很確定,只有39%將德國看成夥伴,這個動搖態度,也是法律與正義黨持續將圖斯克說成德國代理人的民意根基。
不過,也是從平時民意,我們知道斯洛伐克人比較容易接受反烏克蘭的訴求,因為斯洛伐克人對俄烏戰爭的咎責,沒有鞏固的多數看法。相反的,波蘭有,而且很堅定。不管波蘭最後由哪個政黨執政,都不會影響對烏克蘭的支持,因為波蘭的民意已經很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