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業部專案進口雞蛋,但目前仍有多達5330萬顆待報廢銷毀,如今進口蛋爭議還沒結束,還有業者傳出將美國豬肉混入加拿大、英國豬肉洗產地,導致美豬流向受到質疑,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11日到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先針對進口蛋銷毀一事表示,這是維護糧食安全的代價,銷毀是不得已的手段。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11日由國民黨立委翁重鈞召集,針對「中央畜產會接受政府補助及委辦業務預算執行情形」進行專題報告,並邀請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中央畜產會代理董事長杜文珍、審計部副審計長曾石明等人出席。
立委質疑:進口雞蛋專案繞過採購法、進口豬肉獎勵竟「回溯」
國民黨立委吳怡玎質疑,這次進口雞蛋大家疑慮的不只是食安問題,還包括錢的問題,她指出,為支應專案進口雞蛋、豬肉等款項,中央畜產會向農業金庫貸款15億元作為周轉金,其中僅5成有擔保,由農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保證,另外5成則為無擔保放款,「大家都知道農業金庫多來自農漁民的存款,即便有擔保也是國家的農信保基金,難道不是一手來一手去?」
吳怡玎也根據政府採購法指出,受補助機關若辦理採購,至少受補助的法人必須進行開標、比價、議價、決標、驗收程序,請問這次進口雞蛋有做到什麼?根本連開標都沒有!她更指出,冷凍蛋液也需要遵循政府採購法,但從2021年至2023共有5筆冷凍蛋液進口都沒有公開招標,根本完全違反!
吳怡玎說,更可笑的是,最近畜產會還在6月2日發布進口豬肉獎勵辦法,獎勵業者進口豬肉,每公斤豬肉可補助新台幣6元,獎勵期間則從5月1日至9月30日,她質疑,為什麼6月公告獎勵竟然可以追溯,提前到5月1日開始?更詭異的是,5月份的美豬進口量還大幅增加,究竟是誰提前知道6月會有獎勵辦法?
但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不斷強調,中央畜產會在進行委託貿易商進口雞蛋,由於雞蛋本身屬於生鮮農產品,而且畜產會有自有資金,因此不受政府採購法規範,先前則有找貿易商、經濟部、農業部一同召開說明會,「很確認沒有圖利任何廠商」;而畜產會以自有資金進行國內產銷調節,資金不足的話則以融資方式支應;針對上述皆符合相關程序依法辦理。
審計部點出執行計畫4大缺失,立委要求農業部監督畜產會
陳駿季指出,中央畜產會為財團法人,每年大約由農業會編列7億多元的預算,合計過去5年農業部補助委辦畜產會經費預算近70億元,其預算必須經由立法院監督。
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指出,審計部針對農業部補助以及委託畜產會辦理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的計畫執行情形,點出4項缺失,包括推廣畜牧場沼氣再利用偏低、補助設置蛋品產製銷冷鏈設備未達目標、設立屠宰分切冷凍廠執行進度停滯、補助傳統豬肉攤及運輸車輛導入溫控設備推動未如預期。
「畜產會並沒有達到執行任務,經費一直在增加,但是卻辦事不力!」呂玉玲質疑,農業部補助給畜產會預算從5年前的每年9億元,如今增加補助到一年20億元,但因為畜產會是財團法人,不需要到立法院來做報告,尤其是這次進口雞蛋的爭議,畜產會通通沒有交代,現在又發生美國豬肉進口逐年增加,但卻查不到美豬流向,立委向畜產會都要不到資料,根本不受監督!
針對美豬流向爭議,陳駿季則表示,農業部是負責國內豬肉;國外進口豬肉則由衛福部食藥署的系統查核,豬肉只要經過衛福部邊境把關通過後都是安全的,若是因業者標示錯誤,違法就會開罰。
5330萬進口蛋待報廢,陳駿季:銷毀是不得已手段
至於農業部今(2023)年專案進口雞蛋,截至7月底為止,進口1.45億顆進口雞蛋,但目前仍有多達5330萬顆待報廢銷毀,也引發外界質疑。
民進黨立委蘇治芬則詢問,究竟為什麼進口雞蛋的耗損跟到期顆數會占到37%這麼高,農業部畜牧司長張經緯則先是解釋,當初進口雞蛋的目的是補足國內缺口以及穩定國內整體產銷為主,當時確實是有精算實際缺口及須補足的量能。蘇治芬則問:「你的意思是沒有估算到其他的量?」張經緯回應「是的」。
陳駿季在備詢台則指出,農業部在實行專案進口的同時,也有貿易商自行進口雞蛋,根據統計,截至9月貿易商自行進口數量約有6000餘萬顆雞蛋,這些量本身會進入洗選通路;但國內的雞蛋庫存量是為了調節國內需求,如果國內供應足夠,就不會釋出進口雞蛋,避免衝擊國內產業,銷毀是不得已的手段。
陳駿季強調,雞蛋一直是國內消費者重要的食物來源,過去雞蛋90%都是來自於國內生產,僅有少數進口則是用於特殊加工、特殊餐飲用途,但在今年2月因全球爆發H5N1禽流感,造成國內雞隻死亡,因而導致雞蛋缺口,當全台雞蛋缺口到達200萬顆時還可以透過國內調度,但是當缺口量越大時,唯一選擇是透過雞蛋專案進口,確保糧食安全、穩定蛋價。
經過此次雞蛋專案進口事件後,未來農業部該如何檢討?陳駿季指出,從雞蛋供需量的角度,第一要務仍是加強雞蛋產業的韌性,包括傳統雞舍改建、冷鏈系統強化,但近年來由於氣候影響等不確定因素,增添雞蛋產量的浮動,因此有必要建立安全庫存,以維護糧食安全,「但是這些安全庫存不一定未來會由政府全部來做,因為民間現在已經有能力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