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牽動台海局勢》美國回防中東 武器交付優先名單台灣恐掉到第3名

兩岸國際

以巴衝突爆發、俄烏戰爭不見平息、台海緊張態勢穩步升高,美國是否如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主播殷格拉漢(Laura Ingraham)所言,即將同時面對「兩場……或許三場戰爭?」

《華爾街日報》引述觀察中國的專家,指出當中國正在準備未來可能因台灣和美國爆發衝突,中東動亂再次轉移華府注意力,能使北京獲益。

而以巴戰爭會如何影響台海局勢?前《美聯社》台灣分社社長溫逸德(Peter Enav)、美國CNN首任北京分社社長齊邁可(Mike Chinoy)在《亞洲時報》(Asia Times)撰文列出兩種可能性:美國再延遲交付台灣採購的武器,以及解放軍趁美國分心時再強化對台施壓。

美國聚焦中東,北京有機會遊走「灰色地帶」

美國此刻緊急調動軍事資源至以色列,溫逸德和齊邁可評估,台灣將因此在美國「優先交付武器國家名單」上掉到第3名,位居烏克蘭、以色列之後。

美國應該但尚未交付給台灣的武器價值約180億美元,包括刺針防空飛彈(Stinger missiles)、魚叉反艦飛彈(Harpoon missiles)等軍備。

溫逸德、齊邁可指出,1990年代初期冷戰結束後,數十年來美國軍工產業大幅萎縮,如今美國及其盟邦正在承受這項後果。

另一方面,至少接下來好幾個星期,美國外交重心會聚焦中東,這對北京是進一步加強「灰色活動」的絕佳時機,例如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派遣軍艦航至台灣東岸海域,而這自然會增加擦槍走火的機會。

不過有鑑於中國經濟危機及軍方高層人事動盪,他們不認為中國會乘隙攻擊台灣離島或封鎖台灣,除非以色列和伊朗全面開戰。

(更多相關新聞:路透: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人間蒸發」6週 中央軍委劉振立將接新防長

此外,從俄烏到以巴戰爭,國際社會要求中國表態的壓力愈來愈大,維持其「偽中立」立場愈來愈難。北京想擔起世界領導人這個角色就得選邊站,而如果他選擇了俄羅斯、伊朗的專制陣營,台海也會更加動盪。

美國得面對歐洲、中東、印太「三線開戰」前景

10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60分鐘」(60 Minutes)專訪,當被問及同時應對以色列和烏克蘭戰爭是否超出美國的能力,拜登相當有自信地表示他不這麼認為。

「看在老天的份上,我們可是美國,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不是全世界,而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拜登說,「我們能處理這兩場戰爭,同時維持我們在國際的總體防衛能力。」

儘管拜登信心十足,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批評這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回答,考量到白宮並未顯著增加國防支出,而且最近才開始在改革國防工業。

「他(拜登)沒有提到中國。」柯伯吉強調,美國在印太區域的「戰略與資源擁有巨大落差」。

美國國會戰略態勢委員會(Strategic Posture Commission)上週才警告,美國對同時與中國、俄羅斯發生衝突準備不足,如今甚至得面臨歐洲、中東、印太三地同時興戰的可能性。

(更多相關新聞:美國會示警:2035年中國核彈數量將追上美國 美軍得擴張核武同時對抗中俄

《華日》評論以巴戰爭絕非只是一場區域衝突,它破壞了全球權力平衡,而現在這個平衡向中國和俄羅斯出現偏斜。

以巴相爭捲入美國,中國、俄羅斯坐收漁利

美國幾大地緣政治對手北京、莫斯科、伊朗正在利用這個契機獲益。隨著歐美的注意力及資源轉移至中東,俄羅斯在烏克蘭戰場的壓力不僅有所疏解,中國也看見新的機會。

法國智庫戰略研究基金會(FRS)台灣安全暨外交計畫主任博達安(Antoine Bondaz)告訴《華日》,北京最重視的是他和美國的關係,以及如何削弱美國及其形象。

「他們會嘗試把美國描繪為不穩定因素,中國則是一個和平因素。」博達安說,「中國的目標在於展現自己是開發中國家的另一種選擇──而且是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美聯社》引述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政治及國際關係講師Maria Papageorgiou、葡萄牙米尼奧大學(University of Minho)研究員Mohammad Eslami,他們認為以巴衝突會強化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兩人表示,北京會再次試圖把自己塑造為「和事佬」,確保自己在該區域的經濟利益,同時利用阿拉伯國家對美國的失望情緒,擴張自己的勢力。

而中國這麼做的風險,除了破壞感情一度升溫的以中關係,也有損他致力塑造的「負責任強權」形象。

10月尼坦雅胡訪問中國恐無限延期

根據以色列政府,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攻擊中有4名中國公民死亡、3人被抓作人質,儘管如此,北京仍小心翼翼不以「恐怖主義」譴責哈瑪斯──他通常訴諸該詞以合理化在新疆鎮壓、迫害維吾爾人。

當福斯主播殷格拉漢詢問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外交政策顧問法克(Ophir Falk),以方是否有從中國獲得「任何形式的聲援」,法克並未正面回答。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曾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原定10月底前往中國進行國是訪問,如今這趟訪問似乎將無限延期。

「中國稱自己是負責任的強權,卻利用以巴衝突以獲得地緣政治利益。」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國家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以色列─中國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陶文亞(Tuvia Gering)對《美聯社》直言,中國所謂中立,根本是「支持巴勒斯坦的中立」。

(更多相關新聞:王毅發言挺巴勒斯坦 王岐山任內建立的中以關係夢碎

此外,也有分析認為以巴衝突也會打亂中國的中東布局和野心。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向《美聯社》表示,以巴戰爭至少會癱瘓中國的中東政策一段時間,畢竟在美國強力介入下,「那裡誰還會聽中國的?」

《華日》也引述澳洲智庫「伯斯美國亞洲中心」(Perth USAsia Centre)執行長佛雷克(Gordon Flake),指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主要是在經濟方面,他在那裡不具軍事等硬實力,所以問題爆發時,沒有國家會去找北京解決問題。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