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智慧管理 不再看天吃飯 翁章梁要讓嘉義青農從農業看到希望

政治

嘉義位處嘉南平原,也是台灣的穀倉。這個地方從清代開始就發展農業,一直到日治時期,再到之後國民政府來台,都同樣在嘉義投入很多資源去建構完整的灌溉系統,促進農業的發展。嘉義縣長翁章梁表示,嘉義在台灣所有地理條件的發展裡面,就是適合發展農業。

「農業發展既然有這麼好的天然條件,那我們怎麼樣讓農業發展變得有機會,讓回來從農的人可以安身立命。」這是翁章梁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只是農業大縣的嘉義也遇到少子化、農業人口老化以及年輕人口外流的衝擊,翁章梁要如何扭轉這個趨勢,讓農業變得有前景,吸引年輕人回鄉從農?

答案是:降低投入農業的障礙,創造希望,讓許多原本不是「農二代」、「農三代」的青農,樂意回鄉投入這個重要的產業。

嘉義發展農業條件優異,新世代青農崛起

「就是老一輩已經凋零、中間一代不從農…」翁章梁說:「我還是很有信心,因為有下一代的青壯農來承接這個農業。」實際上,嘉義這10年來,的確有許多青農從外縣市加入的。

被外界視為「傳統」農業大縣的嘉義,其實這裡的農業已經在轉型。在政策引導下,正在培養新世代的青壯農。嘉義除了跟中央合作,也透過縣政府編經費補助青壯農,讓新世代農民站穩跨入農業的第一步。

現階段嘉義透過教育、補助以及輔導,全力支持當地的青壯農。國本學堂開辦「智慧農業」及「農業產銷」的專業課程;依據農民產業的發展需求提供補助或協助媒合爭取相關補助,讓青壯農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透過智慧農業跨域整合平台及相關產業專家,客製化的協助與輔導陪伴。

新技術、新工法,往往是改變一個產業的先決條件。嘉義的農業發展,也因為智慧農業的引進,慢慢發生質的變化。

農業升級與質變,引入智慧、精緻農業

翁章梁分享一個案例。同一次颱風來襲,在一場傳統木瓜園,木瓜因為下雨浸水太久,導致落果損失慘重;而另一個在水上鄉種了12公頃的木瓜園,因為導入智慧農業的設備與系統,儘管有颱風來,他的損失也維持在最小,甚至因為有果可以採收而獲利。
 

嘉義有一批青農正在崛起,導入智慧方法提高農業效率,許多應用、方法是老一輩農民從未有過的經驗。(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在嘉義,因為許多土壤下都有一層隔水層,導致排水不易,水上鄉的農夫就把這層土壤(犁底層)適度破壞,得以排水,加上智慧農業管理系統的氣象預測資訊,提早做出防災因應,及提供智慧決策建議,木瓜自然就保住了。該木瓜園的農耕班長對翁章梁說「縣長,這次要是颱風來我們就賺了」,讓翁章梁很吃驚。

原來,經過科學管理的木瓜園若在颱風後可正常採收、販售,那個時候賣一顆木瓜等於平常賣四顆,價格大漲。「所以我在講的是什麼,智慧科技農業,用頭腦思考有策略的去種植,農業真的是一個可以賺錢的行業。」翁章梁說。

嘉義縣政府在農業上扮演引導的角色,做法上,主要就是把科技引入到農業,透過科技與農業結合,讓農民可以精準種植。「精準種植就是一般在講的精緻農業,至於什麼叫精準?其實就是不浪費。」翁章梁說。

智慧農業微型氣象站,可以靠手機遙控的溫室

例如透過微型氣象站的設置,及民間氣象公司的服務,先取得氣象預報資訊,那麼當農夫打算出門施肥、噴藥除病蟲害前,就可以先了解下雨的機率,免得做了白工。翁章梁說,所謂智慧農業、精緻農業就是從各個層面,避免浪費成本,追求精準、效率,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價值。

再如智慧溫室,透過手機裡的APP,去設定灑水系統,透過感測器,進行自動降溫的舉動,或者偵測到肥料不足,會主動去施肥,在大數據軟體搭配感測器硬體等精準農業技術的支持之下,現代的農夫可以做到以前農夫無法想像的事情,也提高了每人的產出率。

微型氣象站搭配大數據分析,可減少農民「做白工」的機會,不再無奈地看天吃飯。(圖片來源/嘉義縣政府提供)

翁章梁指出,過去一個農夫耕作的面積很難變大。但現在嘉義青農的耕作的面積可以變大,主要是老一輩農夫不再耕種,家裡也沒有人要耕種。「我爸爸,土地是他的,他在種。後來我爸爸過世了,所有權轉移到我身上,但是我不使用,因為我不從農,所以我就把使用權讓渡出去,租人啦。」他解釋。

翁章梁把青農分為兩大類。第一有所謂的「土地利用型」,很多的青壯農,他們可能種十甲地、可能種二十甲、可能種三十甲,然後用機器耕作生產所謂的規模經濟。另外一個是所謂的「設施利用型」,也就是說他不是全然靠機器,而是靠溫室。說實在的,只要夫妻兩個人差不多處理兩分地,工作就做不完了,所以他們是屬於精緻農業。

持續投資農業基礎建設,打造朴子屠宰場

除了從縣民的就業結構提升農業價值,嘉義和中央持續對硬體進行重大投資,2024年將投入營運朴子屠宰場,就被各界賦予厚望。

為推動台灣養豬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台灣豬國家隊,由中央畜產會與嘉義縣肉品市場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興建新式屠宰場,導入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認證制度),並推動自動化監測設備推動屠體分級,建構肉品冷鏈物流系統,並藉由電腦掃描監測設備推動屠體計價示範,使台灣養豬產業朝向科學化、現代化及科技化發展。

日前行政院同意編列補助20億元經費,辦理嘉義縣肉品市場改建工程動工,未來將成立公司營運,預計2027年6月完成建築主體工程;2028年3月屠宰場正式啟用營運。嘉義縣將成為國內肉品市場轉型的第一家。

在翁章梁的藍圖裡面,嘉義發展工業和農業,不是替代關係,而是互補關係,農、工是並重,一起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發展工業並重農業,讓年輕人因農業而致富

翁章梁指出,不管是智慧科技促進農漁畜產業的發展,培植青壯農成為科技化農民,還是台糖地轉型為工業區、科學園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或是觀光以發展生態及親子旅遊,提升旅遊的質與量。

「政府都應該要承擔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在外讀書的年輕人,如果想回嘉義工作,我們應該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讓他們更有機會回來。儘管現在是全球化的世界,我們也要告訴嘉義人要勇敢轉型,現在成為農工大縣,嘉義正在實現。」

「有可能有一些年輕人會因為農業跟漁業而致富,他不只是生產者跟工作者,他可能後來會變成農企業,就是說它不是農業而已,它是企業。」翁章梁說,未來的嘉義,應該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他充滿信心地說,10年後你看到的嘉義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他想這個也是大家的期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