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景氣像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需要特別注意,」台經院26日公布最新景氣動向調查報告,不出意料之外,5月的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已經連續五個月呈現下跌,不過反觀象徵服務業對景氣看法的數據卻是連續三個月走升。近半年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走勢背離,讓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呼必須特別注意。
製造業和服務業對景氣看法呈背離走勢
看到美、歐、中、韓經濟持續好轉,台灣方面,台股不僅站穩萬點快要一個月,26日大盤指數更一度衝破10500點,創27年來新高,股市表現強勁帶動台經院景氣預測調查,5月的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較上月的92.40點增加2.44點,來到為94.84點,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呈現上升態勢。
市場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然而反映製造業對景氣看法的5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卻連續五個月往下走,為95.21點,較上個月的95.73點減少0.52點,創下2016年2月以來的新低。
原因究竟是什麼?孫明德解釋,主要有三大因素:一、去年第二季的經濟數據開始向上走,對現階段來說造成基期因素淡化;二、今年油價持續下跌,影響石化、塑膠等業者看壞景氣;三、「蘋果未熟」,蘋果新機下半年的旺季還沒到來,須等待下半年iPhone 8能帶起電子供應鏈的熱潮,屆時製造業才有機會觸底反彈。
照理說,以往製造業會帶動服務業,因此兩產業對景氣的看法多呈現同向連動,今年以來卻在國際熱錢不斷湧入的情況之下,呈現背離的走勢。更弔詭的是,孫明德指出,過去股市熱絡的時候,都會推動消費支出的成長,進而再帶動內需表現,「但現在卻不是這樣,像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吃再多補藥都沒有用。」
股市熱烘烘卻無法進而帶動消費端
其實先是看到經濟部統計處2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過去營收一直呈現逐年成長的國內布疋及服飾品零售業,今年卻出現2014年以來的首次負成長,今年前5個月的累積營業額只有1158億元,比去年同期衰了2%左右。同時再看到主計總處先前所公布的預測,今年民間消費的實質成長只有1.84%,呈現金融海嘯以來的次低水準,再再都應證了台經院的觀察。
孫明德說,若外需不振還可以靠內需,但是目前內需只有好在股匯市,等於受惠的產業只有金融業,而非其他消費零售業。「為何服務業無法產生對消費帶動的效果,如果只有股市熱,對消費沒有幫助,對台灣經濟幫助也有限」、「再過一、兩個月,若外資慢慢撤離股市的話,台灣本來就已經很冷的內需就會更冷。」
此外,消費端冷颼颼還有一點原因,孫明德指出,陸客每少一百萬人,台灣就會少賺新台幣300億元,如果陸客愈來愈少,「台灣民眾要怎麼吃、怎麼喝去補這幾百億的洞?這是很難補得回來的。」
展望下半年的景氣,若製造業表現持續走弱,內需消費也未見好轉,台灣的經濟將呈現毫無生氣的「外溫內冷」趨勢。「這是相當不健康的狀況,」孫明德表示,內需持續未見起色,短期內只能先看政府如何透過政策工具加強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