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的真實人生 劇作家 簡莉穎

人物

新生代最受矚目的劇作家之一簡莉穎,曾獲選《PAR表演藝術》雜誌「十位表演藝術新勢力」之一,2012年被選為《PAR表演藝術》雜誌戲劇類年度風雲人物。此外,她還曾是2015年國家兩廳院「藝術基地計畫」駐館藝術家,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駐校藝術家、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她的創作不僅限於劇本,更跨足電影和電視劇改編,因為她相信——故事可以召喚更多故事。

家裡的客廳 就是最初的劇場

家人的支持成為她創作的動力。

員林市,這座充滿經濟活力和文化底蘊的城市,也是劇作家簡莉穎的故鄉,在員林的街道和田野之間,簡莉穎的創作靈感得以孕育成長。回憶起在員林的兒時記憶,她說因為出生在大家庭,加上父親事業有成、為人海派,因此家中的訪客可說是「川流不息」,非常熱鬧,也使得她從小就學會觀察,看著形形色色不同人們彼此之間的互動與個性情感,她笑著說:「我們家的客廳,可以說就是個劇場。」她從小也很喜歡跟姊姊一起拿著故事書自導自演,童顏童語之間,早已開始了她內心的小劇場。雖然高中之後她就離開故鄉北上求學,但彰化獨特的風土人情,依然深深影響了她往後的創作之路。

簡莉穎出生在員林的大家庭。

離鄉北上後,對於人類充滿好奇的簡莉穎原本想考人類學系,後來考上了東華大學原住民語言與傳播系,在課堂中無意間看到已故劇場編導田啟元的《白水》錄像作品,深深震撼了她,也讓她決心轉學到文化大學戲劇系,一路念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走上她的劇場之路。

對人性與社會的敏銳觀察

從學校的舞臺上,她開始了劇場夢想的追求,從學習表演、舞臺設計、導演、編劇樣樣都要學習,最擅長的是編劇創作。自2009年大學畢業後,她正式投入劇場工作,她的劇本風格迥異,從《羞昂App》的上班族生活描寫,到《服妖之鑑》、《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對社會議題的深入挖掘,都展現了她對人性和社會的敏銳觀察。她的作品也為臺灣劇場圈注入一股新活水,更深獲觀眾好評,當時演出場次可說是一票難求,最高紀錄是開賣10分鐘內,10場票券便售罄。2015年她也獲選為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逐漸在劇場圈闖出一片天。

特別一提的是,她2015年的作品《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便是以故鄉員林為背景,這部作品改寫俄國劇作家契訶夫的經典劇作《三姊妹》,將原著20世紀初的俄國鄉下莊園轉到她成長熟悉的員林,一個家道中落的「田僑仔」家庭。她透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員林在地獨特的風俗民情和人物性格,反映了她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理解。

以員林為背景的《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劇照。

在她的作品之中,往往能反映臺灣的社會和歷史,她認為「在地化」是非常重要的。簡莉穎說,她的創作靈感來自對於生活經歷和觀察。在她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是獨特的,因此她重視每個角色的背景和性格,所以作品都必須透過深入的田野調查,並與演員、導演的反覆討論,才使得角色更加立體和真實。

不同的舞臺 相同的堅持

2016年,簡莉穎與國家兩廳院合作跨界拍片計畫「NTCH togo」,因緣際會受到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的賞識,延攬她將劇場經驗投入影視製作,2020年她正式從劇場界投入影視工作,成為大慕影視內容總監。

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成功將臺劇帶上國際舞臺。

《人選之人—造浪者》則是由她編劇的首部劇集作品,也很巧地集結了同為彰化人的金獎導演林君陽與金馬影后謝盈萱,陣容卡司非常堅強,劇情以政治黨工的職場生活為主軸,融入了環保、職場性騷擾等議題,用詼諧的情節反諷現實,一經推出便引爆了風潮,甚至還賣出全球版權,讓臺劇登上國際舞臺。

然而成功的背後,其實是製作團隊投入無數的心血才能成就《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部作品不僅篇幅長,戲的密度也高,有大小題目要研究鋪陳,她陸續訪問議員、立委、黨工,參與委員行程、旁聽會議等田調,以虛構文宣部門、聚焦職人生活為主軸,花了1年半完成劇本。劇中融入了環保、廢死、職場性騷擾等社會議題,同時還須推動劇情發展及突顯角色情感,簡莉穎形容其創作過程的困難度,堪比攻讀一個碩士學位。

簡莉穎與同為彰化人的金馬影后謝盈萱一起在劇場界努力創作。

《人選之人—造浪者》的成功,不僅是簡莉穎個人創作的蛻變,也是臺灣劇場與影視的跨界合作的典範。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社會觀察,成功捕捉了觀眾的心,並一步步地把臺劇往世界的潮流推進。

用創作審視現實 用生命熱愛舞臺

回顧簡莉穎的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一位劇作家如何從故鄉的土壤中汲取養分,透過劇場的實踐深化自己的藝術觀,更在影視界開創新天地。她的作品不僅是藝術的表現,更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審視。

簡莉穎用自己的堅持,告訴世人創作不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探索和理解。從故鄉的小鎮到舞臺的聚光燈下,再到影視的大銀幕,不變的是始終說著在地的故事,刻劃小人物的內心世界,也是她對藝術和創作的熱愛和追求的見證。

本文為彰化味授權轉載,更多精采文章請點此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