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過去總是淪於藍綠對決的總統大選,即將在下週六到來的大選中,民進黨雖然仍試圖使用擅長的「抗中牌」來打擊對手,然而自詡「蔡英文路線」的柯文哲攪局,使得民進黨在打出抗中牌時不僅多了一分猶豫,也總是如隔靴搔癢般難以正中要害。
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教授協會、美國的Hello Taiwan等民間單位在今(5)日共同發召開「民主向前行、全民做後盾!台灣On the Way!」記者會,延續賴清德競選團隊一再標榜的「台灣要走向世界,不要鎖進中國」論述,聯合學者向社會各界發出呼籲。
重申「台灣走向國際」
記者會的主持人董思齊認為,2024年有超過40個國家將舉行大選,可能將重新形塑世界秩序與國際格局的樣貌,而台灣正是這場接力賽的第一棒,不僅非常重要,國際也非常重視。
董思齊呼籲,每一張選票除了是對未來四年國家路線的選擇,更是向國際宣示台灣將與哪些國家走一起的重要決定。他表示,台灣不只有矽盾,還有民主作為後盾,全體國人、特別是青年朋友,應踴躍參與投票,選出好的人,讓台灣繼續走正確的路!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這次的選舉是全球地緣政治最重要的事件,台灣作為圍堵極權擴張的位置格外重要。他強調,要將台灣海峽國際化,讓台灣走向國際,將台灣變成「世界」的台灣,而不是像在野黨一樣走回頭路,支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
學者站台掛上「抗中」標靶
記者會也找來眾多學者站台,要針對總統選舉充滿著的負面攻擊,還有假訊息與認知作戰的情況,從國防、國際、產業、就業、平權、人權等各項國政議題提出想法。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認為,台灣正在深化與國際的鏈結,不要被利益所蒙蔽雙眼,要選出一個有國際觀、有願景,而不是九二共識、活在一個中國歷史情境的總統。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台灣應增加國防面對兩岸問題,還需要突破固有思維,需要對中國去風險化,破除對中國市場的一廂情願,擺脫對中國過度依賴的虛幻紅利。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指出,全球產業鏈正處於重大變革,中國經濟的金融風暴已在醞釀,去中國化已呈趨勢。他質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特別希望台企去中國投資,那在野黨親中的路線是在幫中國嗎?
王國臣還說,且開放服貿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許多中國人來台就業,可能會造成機密外流,以致降低國際市場對台灣的信任度,台灣應降低對中國產業連結,與更多民主國家建立經貿連結,避免各國對我方的不信任。
賴清德眼中的第四位候選人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沈伯洋指出,台灣選舉一直都有許多危機,中國目前的介選狀況開始有大量帳號入侵,以及越來越多駭入社群平台的帳號放假消息。他認為,需注意中國鋪陳已久的疑美論、治安問題、以及言論自由相關議題,讓台灣民主深化遇到困難。
在本次選戰中,賴清德競選團隊多次將中國因素納為競選話題,甚至在蕭美琴亮相副手後,與國台辦跨海進行回合制互批,此後不僅法辦接受招待的里長大打「中國介選」,還將中國商務部宣布台灣構成貿易壁壘與夏立言訪中聯結,指控國民黨被中共大力扶持,儼然將中共視為大選的第四位候選人在打。
民進黨會在大選中強打「抗中牌」並非意料之外,然而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強烈的本土立場,不僅受在野黨質疑,也曾引起美國三位學者聯名撰文呼籲「凍結台獨黨綱」,此前在公辦辯論會上,賴清德一席「中華民國是災難」的發言,更是致使朝野都出現竊竊私語,讓綠營在拿捏「抗中保台」與「中華民國台灣」間浮動的界線時要更加小心。
「民主之盾」力爭高學歷、青年選民?
柯文哲似乎也是看準了賴清德在本土立場上的強硬,在本次選戰中多次以「蔡英文路線」標榜,即便綠營多次反批正牌「蔡英文路線」就是賴清德,卻也無法阻擋柯文哲藉此發表相對於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更加中間的兩岸論述,吸引部分中、壯年選民,甚至是「英粉」的關注。
使用「抗中牌」攻擊國民黨是綠營既有的老招數,但在本次選舉中,既便從重啟服貿、中生就業的議題對侯友宜、趙少康發難,綜合各方看法也可發現,除了鞏固既有基本盤以外,難以對國民黨造成更嚴峻的挑戰,反而可能將少部分希望政黨輪替的青年選票導向柯文哲。
雖然在打「中國介選」議題時,確實通過聲押接受中國招待的里長,對選情造成一定的效果,然而,真正致使選戰趨勢出現波瀾的,仍是萬里老屋與凱旋苑的「居住正義」議題。而如今,隨著凱旋苑議題的逐步淡出,民間學者所推動的這場「民主之盾」的呼籲,或許將是選戰最後一週,民進黨藉「抗中牌」做最後衝刺,力圖爭取高學歷與青年選民群體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