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去年底肝癌復發,病況雖一度有好轉跡象,最終仍敵不過病魔,於1月15日與世長辭,享壽83歲。
據了解施明德為B肝帶原者,屬肝癌的高危險群,其罹患肝癌已近20年以上,並於2006年倒扁靜坐前向外證實罹患肝腫瘤,並確診是惡性腫瘤。
世界肝炎聯盟(World Hepatitis Alliance)指出,全球約有3.54億的人口患有B型及C型肝炎,且全球每30秒就有1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
根據2021年國人死因統計報告顯示,每年約8000人因肝癌失去生命,而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成為B肝帶原、2成為C肝帶原,亦即每天有近20人因B、C肝導致肝炎死亡;且統計也指出,每年約4,065人死於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依此分析,我國平均每46分鐘即有1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
究竟國人該如何遠離肝癌威脅?
從肝炎變肝癌...醫提醒:遠離肝癌「這件事」最重要
肝炎病毒分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多種病毒株。雖然都會引起肝病,但傳播方式、疾病嚴重程度、地理分佈和預防方法等都存在著差異。其中尤以B型和C型肝炎導致數億人罹患慢性疾病,造成肝硬化、肝癌和病毒性肝炎而死亡最為常見。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提醒,疫苗接種與抗病毒治療都是防治肝炎導致相關肝癌的有效方法,尤其是B肝疫苗政策啟動前的「疫苗斷層世代」,目前年紀在37歲以上,估計仍有190萬B肝帶原者。「其中,不少人因為沒有持續追蹤,錯失治療的時機,進入『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賴基銘強調,「每位B、C型肝炎病友都應該接受治療,且應及早治療,因肝炎病毒只要存在人體內,隨時都會危害肝臟健康。」目前B、C型肝炎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藥物壓制病毒,因藥物的進步,其中C型肝炎已是可以治癒的疾病。而B型肝炎,雖無法完全治癒,然而患者只需要像控制高血壓一樣,規律每天用藥,一樣可以預防肝炎惡化為肝硬化或肝癌的危機。
要遠離B、C型肝炎威脅,賴基銘提醒國人「盡快做篩檢」知道自己是否為肝炎帶原者或感染者,以掌握治療良機,尤其是疫苗斷層世代的族群,更應積極地篩檢。
賴基銘指出,因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導致慢性肝病不易察覺,當病人來就醫時往往為時已晚,「若透過篩檢早期發現,提供適當治療,避免演變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將大幅降低致癌風險。」
關於B肝治療,民眾常見的8大迷思
關於B肝治療,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整理民眾常見的8大迷思:
Q1:就算有慢性B肝,只要肝指數正常而身體沒有不適就代表沒事?
賴基銘指出,有慢性B肝者,就算肝指數正常且身體沒有不適也不代表沒事。HBV DNA量、 發炎狀況、及肝臟纖維化或壞死情形密切相關,建議病友應積極回診追蹤病情,並向主治醫師確認自己的病況和用藥需求。
Q2:症狀輕微的慢性B肝也需要治療嗎?
賴基銘表示,慢性B肝是否需用藥與病毒活躍程度和肝臟保護需求相關,與症狀沒有直接連結,穩定抑制B肝病毒的複製和活躍對於預防肝硬化和肝癌相當關鍵,建議病友應積極回診追蹤病情,並向主治醫師確認自己的用藥需求和給付資格。
Q3:就算有慢性B肝,只要醫師沒開藥就代表沒事?
醫師用藥會考量健保給付規範,因此建議病友應主動積極回診追蹤病情,並向主治醫師確認自己的用藥需求和給付資格;必要時可考慮自費用藥。慢性B肝是否需用藥與病毒活躍程度和肝臟保護需求相關,與症狀沒有直接連結。
Q4:慢性B肝只要不加班熬夜就不會發展成肝癌?
調整生活作息可以促進整體健康,儘管無助於保護肝臟和防止病情進展。
Q5:定期做超音波檢查,慢性B肝就不會發展成肝癌?
超音波檢查之目的在於及早發現肝癌,檢查本身不會增加或減少肝癌發生風險。
Q6:慢性B肝治療藥物要吃很久,會不會傷身?
小心使用就不會,賴基銘表示,現在常用的慢性B肝治療藥物會有一些副作用,但相較於早期的藥物已安全許多。「用藥時只要定期回診進行追蹤檢查,若不幸出現問題也能及時發現,避免傷身。」
Q7: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
目前台灣40-50%的 HBV新生感染是母子垂直感染,其餘則以體液接觸或親密接觸傳染為主;而疫苗和抗體覆蓋率相當高,因此蚊子傳染造成的風險很低。
Q8:和B肝帶原者一起吃飯/從事活動/共用器具會被傳染?
HBV的主要傳染途徑為血液和體液的接觸,故一起吃飯和共事的傳染風險很低。
台灣癌症基金會也指出,研究顯示停藥後一年內有50-70%的病人會有病毒再活化的情形,因此停藥後仍須定期追蹤。台灣癌症基金會近年推動「避免肝炎變肝癌」,呼籲國人應主動篩檢,才不會錯失治療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