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被外媒冠以行人地獄之名,掀起社會對於交通安全的重視,其中不只是成年的用路人遭受影響,更加弱勢的兒少族群,近年來死傷人數也漸趨嚴重。
靖娟基金會今(5)日開記者會,公布112年兒童事故新聞分析情形,發現兒童交通事故死傷數仍持續上升,除了近6成為機車事故外,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簡稱微電車)的兒少死傷數也大幅增加,其中又以電輔自行車的死傷增加最多,3年內成長了2倍;此外,微電車需14歲以上才得以騎乘,但每年卻仍有約200名兒少違規使用且受傷。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表示,台灣少子化狀況嚴重,希望能透過該調查分析,讓政府與大眾更加關注兒少事故原因並預防;他在會中也提醒民眾,慢車種類多,相當多家長其實不清楚風險,政府除應加強宣導外更應擴建友善慢車的騎乘環境外,家長也必須於提供交通工具前先進行安全教育與車輛檢查,以降低交通事故風險。
兒少事故食物中毒為大宗,電輔自行車死傷成長2倍
靖娟基金會調查分析樣本是從112年1月至12月媒體上露出之兒童事故新聞,根據統計,112年扣除兒虐、性侵等類別,共發生234件兒童事故新聞,並導致14歲以下兒童38死、581傷,共計619人、年增約3成,許雅荏表示,主要是因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2種類案數增加導致,該2類即占比總死傷人數的6成5。
「食品安全」 部分,112年發生3起營養午餐集體中毒事件,加計其他零星案件共12案,並造成265名個案受傷害,所幸無人死亡,佔總死傷人數超過4成。許雅荏指出,食品安全案件屬於件數少,但遭波及的兒少人數最多的型態。
另外,第二大宗的「交通安全」,共佔總死傷人數約2成,118人受傷、15人死亡,其中仍以機車、兒少為附載人的交通事故為大宗;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靖娟進一步對照交通部道安資訊平台數據,發現112年慢車的死傷較109年持續上升,而目前法規規定未滿14歲以下兒少不能騎或搭乘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還都連續4年近200名兒少違規受傷;電動輔助自行車死傷人數則是逐年增長,在112年創下新高,死傷數已在3年內成長2倍。
慢車種類日新月異,相關規定了解清楚再上路!
許雅荏說明,未滿14歲以下兒少目前可以騎乘的車種,只有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而微型電動二輪車則是要年滿14歲以後才能騎乘,除電輔可由成人附載幼童外,其他皆不能附載。
然在調查中,微型電動二輪車卻連4年近200名兒少違規受傷,「是不是有相關宣導不足的情形?」,許也呼籲,政府應擴建專用車道或人車共道等,給予相對安全的騎乘環境,以避免交織產生的風險,「不然他們也是在砂石車旁邊騎乘」。
花蓮國風中學老師王錦懋也在會中指出,電輔自行車輕便又不需花費油費可以幫助學生輕鬆代步,目前全國約有近2成左右的國中生使用電動輔助自行車,因為偏鄉交通不便,故多為偏鄉地區的學生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
王錦懋接著表示,但現況缺乏電動輔助自行車的教育訓練,導致兒少的危險感知較為薄弱,希望藉由提升家長與兒少對慢車規定的認識,讓其在使用電動輔助自行車時能夠同時享受方便,也能確保騎乘安全。
22年12月新制上路,原稱為電動自行車的微型電動二輪車規定需納管,除了駕駛年齡需滿14歲、不可載人、須配戴安全帽,不得擅自改裝、時速上限25公里的規定外,也必須在111年11月30日起兩年內,向監理單位完成登記、領用、掛牌;並投保強制車輛責任險,違者可處最高5400元罰鍰 。
靖娟基金會提醒,未滿14歲以下兒少騎乘電動輔助自行車注意重點有下列:
1.落實駕駛人的責任
2.遵守慢車的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3.騎乘前完成車輛檢查
4.正確配戴安全帽
5.騎乘在符合規範的通行空間
至於現場媒體詢問,使用新聞事件進行分析,是否會有不夠全面的問題,許雅荏解釋,「目前政府並沒有兒少事故傷害的相關統計」,希望未來政府能夠有相關分析以方便了解孩子們究竟因為何種原因而死傷,同時也能更加迅速地制定政策與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