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撤出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中國若不改革將長期停滯不前 

中國經濟

本文作者為:Catherine Tai,國際私營企業中心亞洲部副主任。Renee Luo,國際私營企業中心研究助理。

中國在一年前就已經放寬了其國內抑制經濟活動的疫情清零措施,但卻尚未出現政策制定者和專家學者預期的經濟反彈。相反,過去一年的各類經濟指標,描繪出一幅令人沮喪的畫。

民營機構的信心削弱,對中國的投資減少

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恒大集團於2021年崩盤造成的餘波遠未消散,即使中國政府放鬆了廣州和上海等城市的限購令,房地產行業卻依然在苦苦掙扎。由於地方政府的債務如滾雪球般增長,中國的金融健康狀況也在下降,導致穆迪公司在去年12月下調了該國的信用展望。中國居民的消費價格指數在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繼續下降,表明了國內的需求不足。

小百科:穆迪公司,是美國三大信貸評級機構之一。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公共服務縮減、公職人員降薪等憂慮加劇了這些問題。但最糟糕的是,民營機構的信心遭到削弱,導致中國吸引投資和維持經濟增長的能力受到威脅。

這些挑戰引發了公眾的擔憂,甚至在中國被嚴格審查和監管的資訊環境中也引發了越來越激烈的討論。雖然高層領導人一再公開表示支持,但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民營機構已經對政策制定者失去了信心。雖然政府推出了多項經濟刺激措施,但其關注點顯然仍停留在官方政策目標上,如國內穩定和確保共產黨在從學校到民營機構等所有機構中的強勢存在。

因此長江商學院對全國民營企業進行的調查中,發現企業普遍對商業環境和盈利能力持悲觀的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商界領袖們認為官方的聲明都是些空話,也沒有忘記最近備受矚目的企業家被捕事件,以及政府對金融、科技、教輔和房地產的嚴厲打擊。這種信心的喪失反映在了中國股市上,它目前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四分之一世紀以來,中國首次出現外國直接投資逆差,這意味著資本正在撤離中國。

而青年失業率則是煤礦中的另一隻金絲雀,因為根據政府資料,民營機構佔據了80%以上的就業機會並在創新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屆畢業生越來越找不到工作,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丹丹估計青年失業率可能高達46.5%。儘管各界對這一數字存在著極大的爭議,但實際失業率無疑要高於官方公佈的數字,在國家統計局停止公佈該比率之前的2023年6月為21.3%

政府正在失去公眾的信任

雖然國家統計局在上個月重新開始發佈青年就業資料,但其估算的14.9%的就業率並未包含16-24 歲的學生。其他國際計算方式都會將該群體包括在內,這也凸顯了相對標準做法的偏差,且相關變更也並未向公眾披露。這種缺乏透明度的做法進一步削弱了公眾對政府經濟管理的信任和信心。

由於債務飆升和房地產危機,地方政府也正在失去公眾的信任。武漢的老年人正在抗議醫療保險福利的削減,而廣州和大連的民眾也在最近得知,當地政府動用了公共醫療保險基金來支付大規模的新冠檢測費用。

中國的財政困難甚至延伸到了曾被視為錢多事少的公務員職位。隨著2023年年度獎金的大幅削減,全國公務員群體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事實上中國公務員不僅要應對降薪,還必須退還之前拿到的獎金

除了所有這些令人擔憂的指標外,中國經濟也明顯轉向生產力較低的「國家主導」模式。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指出,在中國前100 大的上市公司中,國有持股比例於2023 年上半年從 57% 上升到了 61%,導致民營機構的份額下降到 40% 以下。此外在 2021 年時排名前 41 位、每家年收入至少有 1000 億人民幣的房地產企業中,有 27 家是民營企業,而在 2023 年排名前 16 位的企業中只有 3 家是民營企業。

中國應在政策和思想上進行有意義的轉變

恢復企業信心對於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金融和經濟問題至關重要。僅僅十年前,在自由化、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改革曙光的推動下,全球對中國的發展軌跡充滿樂觀。但是民營企業很快就能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希望已然破滅,民營機構越來越難以創新、吸引投資和為年輕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要重振昔日的繁榮景象就需要政府願意接納具有改革意識的經濟學家和技術官僚,並大力支持近幾十年來對經濟增長起到根本性作用的企業家們。

既然中央政府努力想要振興經濟,那顯然得需要採取不同的做法。這意味著要拋棄空談,釋放那些因為表達不同意見而被拘留的企業家,諮詢各類專家去制定經濟政策方案,減少「習近平思想」等意識形態對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這些措施與現行的政權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領導方式背道而馳。但如果不在政策和思想上進行有意義的轉變,去支持民營機構並重振投資者和企業家的信心,中國就將長期面臨經濟表現不佳和停滯的局面。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之中文翻譯由Project Syndicate提供,再經《信傳媒》林伶潔編輯校稿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