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共兩會》王信賢:中共以M503、金廈事件步步進逼 試探520蔡賴交接及國際反應

兩岸情勢

中國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於4日起正式在北京召開,中國兩會可說是觀察官方政策風向的重要窗口,將牽動未來中共黨政、經濟、社會、外交、軍事、兩岸關係等各方發展,因此備受海內外關注,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於今(6)日舉辦「解析2024年中共全國兩會」座談會,邀請到專家學者分析其意涵與未來動向。

政大政治系教授兼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首先做出引言,從過去十年輪廓來看,中國政局大體方向最核心不外乎是「權力集中」,集中於個別領導人-習近平、黨委,使黨的力量加大,對於社會、經濟市場的政治掌控力道也加強,「這是較大的脈絡」。

權力更集中於習近平,黨中央與國務院變成上下關係

寇健文認為,若依該脈絡觀察此次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後不再舉行總理記者會,背後代表權力更進一步向黨委發展,將黨中央與國務院之間地位進一步拉大,甚至已經成為上下關係,「所以總理不見得有必要有個人秀」。

而中國國務院決策位置遭弱化,也不是現在才能觀察到,寇健文表示,其實從2013至2016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之間的「南院、北院之爭」,就可以看出社會經濟事務的決定權,逐漸從國務院往中共中央走;並且,國務院總理李強去年上任後,3月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中通過新的工作規則,又把國務院決策關係矮化。

其中總則中一句話寫著「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和集體領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決策部屬」,簡單來講就是,國務院要聽黨中央的。

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峯補充,不管是變更30年以來的總理記者會傳統,還是國務院的工作規則修改,包含國務院的重大決策、事務等皆要馬上向黨中央請示報告,還同時刪除「推進政務公開」一項,意涵皆是「黨強政弱」,總理不再是政策詮釋者,而是單純的政策執行者,因此,曾偉峯並不認同部分報導認為李強被取消記者會是遭到羞辱,「他(李強)就是習近平單純的忠實政策執行者」。

「和平」兩字遭刪,兩岸要開打了?學者無奈:過度解讀

針對部分媒體報導,中共今年軍費預算較去年又增長7.2%,報告中涉台部分還刪除了過往慣例出現的「和平統一」,代表對台將採取某些行動等等言論,讓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在座談會中直言,「聽得我膽戰心驚,怎麼會這樣解讀?」他強調,中共軍費一向無法以單單的預算書能夠全面討論,並且今年增長7.2%也與去年、甚至過往多年的平均增幅相同。

王信賢認為,中共軍費增加,主要來自區域軍備競賽恐已悄然拉開序幕,日本軍事費用增幅達到13%,俄羅斯、南韓以及台灣軍費預算今年也都創新高,「前因後果需要理清楚」;此外,被視為「維穩」經費的公共安全支出,只增加1.4%,加上地方預算增幅甚至不達1%,顯然財務問題不佳也導致公共安全支出受到影響;付息支出增長12%,代表中國債務問題須解決;糧食安全儲備預算則增加8.1%。

至於「和平」兩字遭刪,以「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取代過去常用的「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王信賢表示,報告中提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是拆開來講的。

他認為,雖然大家會把目光聚焦在國防預算上,若是硬把國防預算增加與和平兩字拆開講述2項,直接與台海問題畫上完全等號,還是有點過度解讀。此外,在此次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一中原則、九二共識、反獨反分裂等都有提及,中規中矩,「沒什麼特別的」。

以M503、金廈事件步步進逼...測試蔡賴交接態度及國際反應

除了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4日在工作報告中也有簡短回顧涉台事項,相比於去年前政協主席汪洋的工作報告,今年涉台部分減少許多;而值得注意的是,王信賢觀察中共從台灣大選至今的行動,北京未來對台方針應該「做的比說的多」。

王信賢指出,從1月13號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國台辦即聲明「民進黨不代表主流民意」,到諾魯斷交、國安部提《反分裂國家法》、民航局M503航線及近期發生的金廈快艇翻覆案,「中共透過事務性議題達成戰略性目標」,所謂戰略性目標包含台海巡查常態化、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一說等,而中國同時也是在試探,蔡英文與賴清德兩方團隊交接態度到底為何,以及國際對此的反應。

王信賢解釋,中共利用各種事務性議題,逐一觀察台方對此的回應,試探520賴政府上台後的政策方向;另外,更重要的是也藉此測試國際反應,例如M503航路事件,台方對此回應是禁團令,而國際方面,若頻繁使用該航線的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再到美方也沒有特別意見,「那就是這個樣子」已成定局。

尤其在美國大選前,美國總統拜登絕不會想要讓台海問題成為選戰主軸,王信賢表示,在美大選告一段落前,政府需要非常注意中共正在利用事務性議題推動戰略性目標,「這等於溫水煮青蛙」,步步緊逼,台灣將處於戰略被動的位置,但有時卻基於國內政治的關係,很多東西都被忽略掉了。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