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微軟、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憑藉AI利基、美國與全球市場業績,股價乘風飛翔,今年全面上揚,漲幅在92%到10%之間。
但是對中國市場有不同程度依賴的3家科技巨頭今年股價不振,特斯拉、蘋果、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今年來依序下挫28%、9%、3.1%,其中又以電動車的特斯拉受到的影響最大。
中國推動消A計畫,美國科技公司首當其衝
這是因為美國和中國上演科技爭霸戰,美國加大管制晶片技術輸中,鼓動供應鏈大量撤出中國,中國也還以顏色,把逐步消除美國技術的計畫寫入行政命令。
《華爾街日報》3月7日報導,中國加大力度,推動消除美國技術計畫(簡稱消A計畫),北京還特別下達「79號文件」命令,加大採購中國本土廠商與技術,取代美國技術的力度。
2022年中國政府下達命令,擴大將美國技術趕出中國的行動,外界稱這一舉措稱為「Delete A」計畫,即「消除美國技術的計畫」。
知情人士指出,「79號文件」的內容非常敏感,只有高級官員和高層能夠看到這個命令,不得影印。它規定金融、能源等產業的國營企業在2027年更換資訊系統(IT)系統的外國軟體。
「79 號文件」的內容非常敏感
美國科技巨頭長期在中國蓬勃發展,他們的電腦、作業系統和軟體推動中國工業的快速崛起,但是最近幾年中國領導人推動自給自足政策,以及顧慮國家長期安全,希望斷絕這種關係。
第一個目標是刪除美國的硬體製造商,戴爾、IBM和網通設備大廠思科大部分設備已逐漸被中國競爭對手的產品所取代。
「79 號文件」的第二個目標是換掉中國國有企業辦公室、供應鏈基礎辦公工具的外國軟體,微軟和甲骨文等美國軟體巨頭正在節節敗退,而該領域通常是外國科技公司在中國獲利的最後堡壘。
「79號文件」只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多年來推動半導體、戰機等關鍵技術、穀物和油籽生產等各方面自給自足大方向的一大步。中共全面的戰略是減少中國對西方食品、原料和能源的依賴,轉向扶植中國本土供應鏈。
鑒於美國加大對中國的制裁力度與管制晶片技術輸中,北京官員於2022年9月發布「79號文件」,它規定國有企業每一季彙報以中國軟體替代電子郵件、人力資源和業務管理的外國軟體之進度。
中國利用強大採購力推動消A計畫
該命令來自監管中國龐大國有企業部門的主管機關國家機關國務院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該部門包括中國100家最大上市公司中的60多家。
2022年,中國國營部門的支出達到48兆元人民幣,約為6.6兆美元。北京的命令利用這種強大的購買力來扶持中國科技公司,進而改善其產品性能,並縮小與美國對手公司之間技術差距。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數據和採購文件的審查、知情人士透露,國有企業盡職盡責加大採購國內品牌商品的力度,但是中國替代品有時不那麼好用,買家包括銀行、金融經紀公司和郵政系統等公共服務機構。
「早在2006年,中國就是牛奶和蜂蜜的土地,智慧財產權是主要挑戰,現在我有一種感覺,商機都消失了,在中國的美商與外商只是在硬撐。」一位曾參與中國技術討論的前美國貿易代表官員表示。
中國推動技術在地化的運動被稱為「新創」,又稱為「IT創新」,指的是安全且值得信賴的技術。隨著北京與華盛頓之間科技和貿易戰升級,「IT創新」政策變得更加緊迫,導致許多中國組織與美國技術之間連結被切斷。
中國政府今年科技預算支出增加10%
李強總理本周在中國人大年度會議上重申科技本土化政策。根據周二發布的預算報告,中國政府規畫今年科技預算支出增加10%,達到 51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2%。
在中國各地舉辦的一些貿易展覽會上,供應商大力宣傳以本土科技品牌作為外國品牌的替代品。南京一家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攤位直言,主動提出幫助買家從供應鏈「消A」。
中國開發的替代品變得更加友善用戶。一位當地官員回憶說,2016 年,安裝KylinOS(由解放軍開發的作業系統)的電腦開啟和關閉電子表格需要一整天的時間。
現在,他將最新版KylinOS的可用性與2009年推出的Microsoft Windows 7做比較,最新版KylinOS即使不是最好,也是堪用。
許多政府機關轉向採購中國科技產品
就在6年前,多數政府招標的電腦系統都要求西方品牌的硬體、晶片和軟體,但是2023年,許多政府機關轉向採購中國科技產品。
2018年,中國寧波海關在招標採購伺服器時表示優先選擇戴爾和惠普等美國品牌,以及採用英特爾中央處理器的硬體。5年後,該機關招標採購要求伺服器需由中國公司製造並配備華為晶片。
這些伺服器通常由不向海外銷售設備的國營科技製造商組裝,例如北京的清華同方,清華同方的大股東是一家負責中國民用和軍用核項目的國營公司。
中國首都的一些政府官員也把自己的外國品牌個人電腦更換為同方製造的電腦,去年官員被告知公務使用中國品牌手機,而不是蘋果的iPhone。
美商大量流失中國公家機關訂單
10年來,習近平多次強調技術創新以及在政府部門和產業中使用值得信賴的本土技術。最近,習近平向高級官員表示,中國應該利用自身優勢和市場,打破作業系統等關鍵軟體的開發瓶頸。
隨著中國專注於更換硬件,IBM在中國的收入逐年減少,該公司北京的中國研究機構成立20多年後,2021年確定縮減規模。
曾經為中國網通巨頭的美商思科在2019年表示,由於中國人愛用國貨,該公司的中國訂單被本土供應商搶走。研究公司Canalys表示,美國個人電腦(PC)製造商戴爾在中國的市佔率過去5年砍半,只剩下8%。
根據資料庫供應商FactSet統計,生產伺服器、儲存和網路的惠普企業 (HPE) 2018年有14.1%的收入來自中國,但是2023年,這一比例暴跌至4%。
2024年5月,HPE宣布,將出售中國合資企業49%的股份。 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繼續直接向中國的某些跨國客戶銷售產品,並透過中國合作夥伴向中國市場銷售特定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