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大吸金》高股息等於「保證配息」?ETF會不會下市?專家一次解答

資本市場

許多投資人為了領配息,買了標榜「月配」、「季配」的高股息ETF,但實際上真的能保證配息嗎?隨著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上市後頻頻破發(淨值跌破發行價),也有已上車的投資人擔心,破發會不會造成配息率降低、甚至是配發不出股利的情況?

配息率沒有絕對,小心配息率不如預期

先從最近募集火熱的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來說,該檔ETF將在4月1日掛牌上市,打開投信公司的官網內容,DM上就寫著00940追蹤指數近5年平均殖利率達8.6%,很多人以為是這檔ETF的配息率可達8.6%,但其實並非如此。

進一步仔細看投信公司DM下面的小字體註記,上面寫著:「指數殖利率僅供參考,其歷史績效不應被視為現在或未來表現及績效的保證,也不代表基金的配息率…經理公司得依基金收益情況決定每次的分配金額,故每次領息的金額並非相同。」

換句話說,00940雖然標榜月月配,但基金淨值可能會因為市場因素而波動,投信公司會在配息時考量淨值的變動情況,且基金配息來源還可能來自於收益平準金。

其實並非只有00940如此,任何高股息ETF的配息率都沒有絕對數字,最終仍交由投信公司決定怎麼配。

收益分配來源其中一項,資本利得若遇到「破發」會影響分配

除此之外,由於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在3月20日掛牌上市後,股價頻頻跌破發行價15元,而00939預計將在8月1日首次除息,因此網路上不少人好奇詢問,萬一00939持續「破發」(淨值跌破發行價),是不是就領不到股息?

事實上,ETF跌破發行價(破發)並不能說是不配息。從高股息ETF來看,主要配息來源包括現金股利、利息收入、已實現資本利得、收益平準金等。

攤開00939的公開說明書內容,投信公司會依照「收益評價日」當天的基金淨值來決定收益分配,而分配收益來源包括現金股利、利息收入、收益平準金、已實現資本利得,不過,在分配「已實現資本利得」部分則規定,基金淨值減去可分配收益不得低於發行價格。

用白話文講,基金淨值必須高於發行價,才能分配已實現資本利得;以00939為例,發行價為15元,若收益評價日當天,它的淨值高於15元發行價,那麼已實現資本利得可以計入配息來源;反之,淨值若低於15元發行價時,已實現資本利得就不能計入配息來源,須延到下次分配。

因此,當ETF遇到破發(淨值跌破發行價),影響的是已實現資本利得分配;股利分配就不影響,只要ETF有領到股利,投信公司就可以作為收益來源,但最終仍交由投信公司依照基金收益情況決定當次分配金額。不過如果破發,基金投資的股票分配的股利又減少,那將會雙重影響配息的幅度。

最糟的情況面臨下市風險,投資人遇到下市該怎麼辦?

只是ETF也不能保證一路平安順遂,最壞的情況也可能面臨下市,還記得2020年曾發生的「負油價」事件,當時造成元大S&P原油正2(00672L)淨值大跌,雖然金管會當時出手相救,變更下市條件,讓該檔ETF二度免除了下市危機,但是最終淨值還是回不去,宣告下市。

攤開目前的ETF下市規定,分成證券ETF(股票、債券)、期貨ETF兩類,其中,證券ETF的下市條件為最近30日營業日平均規模低於終止門檻,而股票ETF終止門檻規模為1億、債券ETF終止門檻規模則為2億元;至於期貨ETF則是最近30日營業日的平均基金單位淨值累積跌幅達90%,或平均規模低於終止門檻5000萬。

透過證交所ETF投資篩選器可知,截至3月27日為止,約有24檔ETF規模落在1~2億元,其中,包括國泰中國A50反1、富邦恒生國企反1、期元大美元指數、期元大美元指反1、群益臺灣加權反1資產規模僅剩1億元,另外,國泰新興市場、第一金太空衛星、新光標普電動車也同樣僅有1億元,成為低規模風險的ETF。

由於低規模,加上成交量及成交金額並不高,人氣低落,一不小心就可能瀕臨下市門檻,因此投資人選擇ETF時都要特別注意規模是否在安全範圍。

只是倘若真的遇到ETF宣告下市,投資人則有兩種方式可以拿回剩餘的金額,第一,可以選擇在下市前賣出、第二則是持有該ETF到下市,等基金清算後結算出淨值再分配給投資人。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