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面臨青年人口外流 韓國這樣留人才 那台灣呢?

人才培育

身為台灣在亞太區域內的競才對手,韓國與台灣一樣正面臨著人才危機。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2016年IMD世界人才報告」,韓國名列第38,較前一年退步7名,顯示出其人才匯聚動能尚不穩定。而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也指出,目前韓國勞動市場面臨嚴重的考驗,其主要原因為國內人才外流以及國際招才不易。

韓國經濟結構主要為大財團主導,根據統計,前三十大財團營業額,佔GDP比重高達82%,卻僅貢獻5%的就業。韓國政府為了改變「大者為王」的財團壟斷文化,以提振中小企業能力、調節落差,希望提振中小企業能量活絡勞動市場,實施多項著重在中小企業發展的人才策略,包括招攬外籍人才和促進人才回流。整體而言,面對人才危機,韓國除了實施傳統的放寬居留條件以及提高對高教研發的投資,更將人才政策延伸向支援中小企業的面向。

K-Move創「生活導師制度」以及「建立海外實習資料庫」媒合年輕人就業

在招攬外籍人才上,韓國實施《中小企業人力支援特別法》,藉此支援研發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雇用外籍專業人員從事R&D工作,提振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協助內容主要有替中小企業尋找、媒合外籍專業人才與提高政府支援中小企業引進外籍R&D人才之預算,以彌補國內人才不足的缺口,並針對在中小企業工作的外籍技術人員施行所得稅減免,從目前之二年減少50%,放寬至五年減少100%,以強化外國人力使用的誘因。

除此之外,此計畫也強化招攬當地理工科外籍留學生進入中小企業R&D領域工作之機制,包括施行針對外籍留學生至中小企業實習之計畫,提供有意願至中小企業R&D領域工作的外籍留學生獎學金優先申請。

另外,在對內之人才策略上,韓國政府以長期的國際人才計劃做長遠投資,推動以年輕人和中小企業微型創業為發展重點的「創意經濟」,其兩大執行要點為「K-Move」和「三年經濟革新 ─ 培育創業生態」計劃,期透過累積國際化能量讓未來更多國內外人才回流。

K-Move(Korean Move,韓國人移動計劃)目的為把青年送到國際上實習、當志工或工作,培養年輕人國際生活和歷練的能力,並設有「生活導師制度」,該制度將七百萬海外移民,以補助講師費的方式,聘請他們返鄉傳授國內青年海外經驗,年輕人就算不用出國也能學習到國外不同地方文化及經驗,減緩青年人口繼續外流;換言之,韓國政府視這些移民為國際化的人才資源,並將國外移民匯集成綿密地人脈網絡。

此外,K-Move的另一項創新,是政府建立資料庫共享系統,學生赴海外實習後,韓國教育部會在共享系統中輸入這段經歷,韓國勞動部可掌握企業需求,媒合韓國國內企業和畢業生。

建構全球人才網絡,海外遊子、外籍人才都守住

「三年經濟革新──培育創業生態」則是扣連著國際化與創業,著重於培育韓國在地青創人才,其與K-Move不同之處為該計畫是針對欲在韓國創業之本籍青年,透過政府的輸送帶輸出青年到以色列、美國矽谷、倫敦、新加坡的企業進行短期學習,讓青年針對每一個國家的強項深入當地面對面接觸與激盪,經由海外學習經驗來改變思考與行為的慣性,讓青年在回國後能夠做出更具國際性的創業規劃,強化韓國之全球化青創人才能量。

簡單來說,韓國透過建構全球國際人才網絡的計畫,把海外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配合著國家外貿、外交政策發展,在鼓勵國人跨國發展的同時,也建立機制號召海外遊子回家。韓國海外人才與國家間始終有一線關係連結著,長久而言,海外人才不僅樂意回流,待在國外發展的青年更可以發揮外交功能,對外塑造韓國國際化的思維形象,吸引外籍人才來韓國發展。

台灣和韓國無論是產業升級策略或重點產業上,都有許多重疊之處,皆以現在的優勢產業如科技、機械等作為基礎,往上升級,且皆瞄準了新經濟,包括生技、新能源、智慧機械、物聯網等,未來在人才戰場上勢必仍是對手,因此參考其人才政策將有助於台灣人才策略的制定或調整,再加上韓國近來人才政策著重提振中小企業能量,對於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台灣來說,其媒合與補助的相關政策值得借鏡。

人才回流,台灣怎麼做?

台灣科技部近來推出「人才回流」和「人才培育」計畫,號召台灣赴海外留學的人才返台貢獻所學並同時送百位博士生到矽谷,可效法韓國K-Move計畫,擴大「人才回流」計畫的歸國人才參與規模,除了原本鎖定的博士生以外,亦可額外開放徵求擁有豐富職場經歷且不限學歷之海外台籍人才回國,讓他們傳授海外職涯經驗給參與「人才培育」計畫之年輕人並維持固定交流,將這些海外台籍人才作為國內的國際化資源,加強台灣的國際人才能量網絡,使彼此效益最大化。

而在「人才培育」計畫上建議可借鏡韓國之「培育創業生態」計畫,將培育範圍擴大至非博士生且有創意意願之青年,輸出戰略可配合新南向目標國,有別於以往在台灣青創發展上著重於提供適宜創業環境,此舉可著重強化創業人才的多元文化適應性,強化台灣青創之國際化能量。

根據研究顯示,台灣中小企業較注重參考國外產品改良創新,並且礙於技術、人力、資金的限制,較難與國外廠商進行技術合作,也因此資金不足、技術人才缺乏及規模太小無開發能力皆為面臨的主要研發困難。

為因應此問題,國家發展委員會提出「全球競才方案」(Contact Taiwan),以投資人才之模式,協助企業引進外籍創新研發人才及關鍵技術。或許我們可借鏡韓國之《中小企業人力支援特別法》,將外籍創新研發人才的相關政策與預算著重於中小企業,包括所得稅減免等,並可將近期推動之「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其中的外籍實習生相關法規修改為針對中小企業研發部門之機制,藉由這些方案直接解決台灣中小企業之人才、資金及規模太小的問題,同時也能幫助擴大外籍人才的進用。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