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內閣教育部長首備詢》報告隻字未提陸生來台 鄭英耀力挺雙語政策:現在不做未來還是要走

教育議題

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及,盼兩岸交流可以先從重啟觀光旅遊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在日前接受媒體聯訪時,也把恢復陸生來台,列為上任的後首要任務。

不過,鄭英耀今(27)日首度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時,卻未將陸生來台議題放入,遭立委質疑有什麼難言之隱?對此,鄭英耀坦言,這次他的疏忽,才剛上任,書面報告尚有許多精進空間。

把陸生來台列入上任首要任務,但業務報告卻隻字未提...

教育部長鄭英耀在520上任後,隔天即接受媒體聯訪。鄭英耀提到上任後最想做的三件事,把「兩岸平等尊嚴下讓大陸學位生來台」列為首要,其次為培養前瞻技術人才,及讓老師可以安心投入教學。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邀請鄭英耀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詢,不過,在整份業務報告共36頁,卻隻字未提恢復陸生來台議題,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便質疑,為什麼最重要的事情沒有放在報告裡面?是不確定、沒有信心達成?還是有難言之隱?

鄭英耀坦言,「這是我的疏忽,內部會深切檢討,….,我確實角色的改變後,關照不夠。」

陸生來台數懸崖式下降,鄭英耀該如何對症下藥?

教育部日前透露,依照既有陸生招生作業,目前規劃114學年度陸生碩博士班於2025年2月公布簡章,5月放榜;陸生學士班於同年5月公布簡章,7月放榜。國民黨立委萬美玲關心此事進度,是否已經開始進行溝通?對岸是否有回應?

萬美玲認為,鄭英耀會做出這樣的表示,一種是準備好且非常有把握可以做到這件事,另一種就有可能是,呼應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做「政治性」的演出。

萬美玲提醒教育部,此是需要雙向,不是單方一廂情願就可以達成,陸生在台研究生與學位生最多時有4萬1915人,現在約僅剩下一成(112年度合計4651人),且一路以來也檢討與放寬許多友善陸生措施,鄭英耀是否了解陸方還是不願意開放陸生來台的真正原因。

對此,鄭英耀表示,就此他不宜猜測,但萬美玲質疑,如果不知道問題在哪該如何對症下藥?鄭英耀再回答,「這幾年會有比較明顯的停止雙方的學術或學習上的交流,是因為COVID的關係,…」不過,馬上被萬美玲打斷,因為後方幕僚「打PASS」的嘴型態明顯,萬美玲認為,這樣不好,部長要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考。

萬美玲強調,不能只靠呼籲,如果靠呼籲有用,過去4、5年對方就不會已讀不回。

備受質疑鄭英耀仍力挺雙語政策,立委籲召開國是會議

鄭英耀為政大教育研究所博士,1958年進入國立中山大學任教,前後於校內擔任教育研究所所長、學務長、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行政副校長,並在2016年8月起擔任校長,並讓中山成為第一波雙語標竿大學,也曾於謝長廷、陳菊時期兩度出任高雄市教育局長。

面對被外界認為是「高雄幫」、「菊系」的鄭英耀,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一上備詢台便提醒,教育部長這個位子最忌諱就是把政治意識帶入教育,鄭英耀承諾,身為一個教育人,他只關心台灣的教育怎樣更好,談人才培育只從專業,上禮拜聽取業務報告時,也特別提醒同仁一定要找對人,一切回到專業。

柯志恩接著質疑「2030雙語政策」,他指出,鄭英耀在報告中提到,要積極建構於英文、國語文、本土語言,3課程之外其他領域規劃雙語教育,並依學生程度逐年提高雙語教學比例,此外,要落實中小學採全英文的授課,要用英語教藝術、體育、數學有可能嗎?

鄭英耀指出,語言的學習特別要成為一個官方語言,不是那麼容易,整個政策如何讓新世代的年輕人能夠接軌國際,不管從產業或移動力,但他也同意,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但是從現在開始做,如果他要走30年,那現在不做,未來還是要得30年。」不過,他也坦言,要針對過去的政策做滾動式的修正,以現在來看包含師資的不足,或是城鄉落差都有待加強。

柯志恩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雙語政策在108課綱上路後,才從中間跳出來,配合那時候的行政院長(賴清德)特別提的,根本不在課綱的表定規劃上,要如何落實?要如何與課綱並存,他要求,召開關於雙語政策的國是會議,聽所有教育團體與第一線老師到底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