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敏人口密度高,雖已過了立夏、小滿,但只要有一點天氣變化或溫差,對於過敏性鼻炎的族群都相當困擾不已,同時也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長庚大學中醫系教授兼主任楊賢鴻指出,除了濕冷的空氣易增加室內霉菌的含量,若溫度的變化過大,也容易讓過敏症狀加重,便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建議室內可以使用除濕機,減少濕氣重、防止霉菌增長。
除了外在環境調整改善,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疾病要如何靠中醫養生?
過敏性鼻炎患者常見4大體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范芝瑜先指出,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體質大致可歸納成下列幾種類型:
1. 肺氣虧虛:肺(非肺臟)主氣,開竅於鼻,肺氣虛則肺衛不固。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在季節轉換時,過敏症狀會變得特別嚴重。這是因為固護體表的正氣不足,風寒邪氣乘虛入侵,或是受到異味、異氣刺激時,上犯鼻竅,使得鼻竅不利,因而鼻塞、清涕自流。此類患者平常走路或爬樓梯可能就容易喘促無力。
2. 脾肺氣虛:脾(非脾臟)慣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脾胃運化受到影響的患者,平日飲食可能不正常或食慾不好,因營養不足而影響氣血生化,不能上傳水穀精微到肺,土(脾)不生金(肺)致使肺氣偏虛。患者不僅容易出現喘促無力的症狀,且因脾氣虛弱,常鼻流清涕。
3. 腎陽虧虛:小兒依賴腎氣充實,如先天秉賦不足或久病勞傷,則腎陽不足,肺失溫煦,損及肺氣,致肺氣不足。腎陽虧虛,則不能溫煦脾陽,不僅使肺失所養,亦使水濕不能運化,因氣浮於上,水濕上泛,故常鼻流清涕。
4. 肺經伏熱:好發於暑假或悶熱天氣。病童常常覺得鼻子癢、清晨噴嚏連連、流清清的鼻水、鼻塞,並因鼻子癢而用手挖鼻,容易流鼻血,小便的顏色比平常更黃,大便乾結如羊屎狀。
中醫師:過敏性鼻炎為「氣虛」所致
在中藥治療的部分,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發生的原因為「氣虛」所致,所以臨床上針對疾病緩解期適度給予中藥補氣藥,可有效改善體質,並能減少過敏性鼻炎再發率。
長庚醫院中醫部表示,此時適度給予「補氣藥」有助改善免疫機能的不適當反應,此外,對於先天基礎代謝率較低的人,容易在天冷時出現手腳冰冷的現象,適度的給予「補氣藥」,也會因提高代謝率而有助於上述症狀的改善。
「補氣藥」在中醫有許多種類,包括黃耆、人參、黨參、靈芝、白朮、茯苓、薏苡仁、大棗,當中以人參、黃耆、黨參等藥最為人所知。楊賢鴻指出,基本上服用補藥前應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是否屬於氣虛,以及是否需服用補氣藥,如此再依中醫師的指導,適度服用人參或黃耆之類的藥物,才能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也才不會引起一些如口乾舌燥等不舒服的症狀。
改善過敏體質的「4大養生秘訣」
楊賢鴻補充,根據中醫理論,肺掌管呼吸糸統、脾主掌消化糸統、腎掌管生殖泌尿糸統及先天體質,因此中醫在調理過敏體質時,都會針對這3個臟腑進行調整。如此一來,身體便能達到陰陽平衡、氣血通暢,讓臟腑的生理功能充分發揮,身體狀態一旦達到平衡,過敏症狀自然逐步消退且不易復發。
根據過敏體質,楊賢鴻也提供4大養生要訣,包括:
1. 避寒食:體質虛寒應少碰寒性食物,可以使用溫熱性的食物,例如用麻油去炒菜或煮麻油雞湯,可以幫助寒性體質的過敏性鼻炎患者,袪除體內的寒性。另外,林口長庚曾和北醫護理系合作研究,證實中藥的飲食寒熱,的確會影響到過敏性疾病的嚴重度,最明顯的就是飲料。
2. 多吃補氣食物:進補並非為補充營養而是調理體質,以替來年健康打基礎, 過敏體質者可常食用補氣藥材,如花旗參加紅棗煮水飲用。
3. 勿熬夜: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晚上12點前就寢,早上6點起床,才符合大自然的生理需求,白天補眠2小時也不及夜晚睡著的半小時。另外,孩童若熬夜,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影響身高年長者睡不好,精神體力衰退,免疫力會下降。
4. 常運動:運動能使人精神好、免疫力佳、不易感冒,並使肌肉有力量不易受傷,減緩關節退化不動,身體機能衰退快。楊賢鴻表示,任何形式的運動皆可,只要適合自己就好,若有空在晚餐後散步30分鐘到1小時,走路過程能使新陳代謝速率較快,使心肺機能較好,血液循環獲得改善出出汗使毛孔通暢,會讓身體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