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歐洲央行是靠它判斷是否降息 這個指標國內沒有編?

經濟預測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6日赴立法院財委會,針對「日圓貶值效應會否導致亞洲貨幣競貶,及對台灣經濟影響」專題報告,才在被立委質詢時說,美國聯準會最快也是9月才降息,台北時間下午,歐盟時間6日早上,歐洲央行(ECB)宣布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

繼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宣布降息後,歐洲央行也在6日跟進降息1碼的關鍵利率從2023年9月以來創紀錄的4%降至 3.75% ,這也是歐央5年來首度降息。

歐洲央行敢降息的秘密,因為人們對通膨預期下降了

據歐洲央行的聲明指出,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為了確保通膨回到 2%  的中期目標,只要有必要,就會維持足夠利率政策,ECB將繼續透過數據和逐次會議來制定適當的降息標準。實際上過去  1、2個月來,歐洲央行很多官員都對外發言,6月必定會降息,甚至今年可能會降息2到3次之多。

由於俄烏戰爭觸發的通貨膨脹,使得各國央行面臨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兩難,維持高利率對抗通膨,將犧牲經濟成長,反之,欲降息救經濟,就使得通膨更為嚴重,那麼歐洲央行為什麼敢冒著通膨的風險而率先降息呢?

關鍵在於掌握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降低了,是的,不是因為通膨即將降低或者已經降低,而是市場對通膨的「預期」穩步下降,使得ECB有底氣宣布降息。

預期對系統有影響,甚至能臨門一腳

預期,往往可以讓市場弄假成真,或者發揮臨門一腳,例如台灣房市,各界都認為未來房價會漲,一旦這個預期形成,政府又毫無作為,那麼當然引發搶購潮。

聯準會的官方網站上就有10年期通膨預期指數的報導,反映市場估計對未來 10 年預期平均通膨率。(圖片來源/美國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官網)

美國聯準會也是靠掌握「市場對通膨的預期」而協助判定是否升降息,在聯準會的官方網站上就有「10-Year Expected Inflation (EXPINF10YR) 」的報導,它是月資料,(很多央行一季才檢討一次季資料),今年5月的數字是2.45096,反映市場估計對未來 10 年預期平均通膨率。

這個由聯邦銀行克里夫蘭分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leveland)提供的數據,在聯準會官網上還有30年期、5年期、3年期、2年期甚至1年期的通膨預期指數 「Expected Inflation (EXPINF10YR) 」。

聯準會蒐集調查資訊,編制「通膨預期」指數

根據美國聖路易聯邦準備銀行官網介紹,怎麼計算出「通膨預期」(Expected Inflation),其中一種方法是比較國債市場對兩種債券的定價方式:「正常」債券(名目利率恆定)和「通膨指數」債券(殖利率包含已實現的通膨)。

我國央行的報告中曾提到,美國機構對「通膨預期」是怎麼構成的,因無具體數據可觀察,一般採「調查」及「市場交易基礎」兩種方式來衡量。

在「調查」部分,可使用密西根大學消費者調查、New York Fed 的消費者預期調查、Philadelphia Fed 的的專業預測調查(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SPF),即philadelphia Fed 每季訪查專業人士對美國經濟展望看法,統整後公布預測值中位數等數據。

近年流行導入大數據,提高預測的準確性

在「市場交易基礎」部分,則包含美國抗通膨公債(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TIPS),通膨交換(Inflation Swap)合約,共同通膨預期指標(Index of Common Inflation Expectations,CIE)等。

雖然央行的報告中對於美國使用通膨預期指標做了詳盡的解說,但國內官方似乎沒有這樣的數據,至少每次開理監事會後對外界發布的報告,以及到立法院所交出的報告都不見此指標。

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都有專責機構編制通膨預期指標,藉此協助制訂利率政策,以控制通貨膨脹。近年來為了增加預期的準確性,開始強調臨近預測(Nowcasting),意思是不要用太舊的資料、延遲過久的資料來建立你的模型,多位學者開始引進google搜尋趨勢,網路上的資料,達到即時性,實證上許多效果也更好。相信採用更多民間大數據來掌握通膨的軌跡,也將成為各國中央銀行的新趨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