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一種合併精神病症狀(如:幻覺、妄想…等)和認知功能退化的慢性精神疾病,好發於年輕族群。在台灣,思覺失調症的社區盛行率約在0.27-0.3%,除了造成病人的重大痛苦,也造成社會經濟資源的重大損失。研究顯示,早期介入的治療模式對於改善患者預後極有幫助;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表現更佳、也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卓尹說,思覺失調症在發病初期或即將發病時的臨床表現很多元,包括出現較輕微的精神病症狀、或持續未達7日的短期精神病發作,或具有一等親家族精神病史且同時出現長時間的社交退縮或認知功能減退者,都可歸類為精神病的潛在高風險族群。此外,患者亦可能表現出焦慮憂鬱、社交退縮、個性改變等多樣化的症狀,令人不易警覺到和精神病的關聯性。
為增加大眾對精神病的認知,鼓勵有疑似症狀時及早就醫,以及提升就醫可近性,自民國108年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在臺北市政府的支持下,創建台灣第一個針對早期精神病的臨床服務團隊,執行「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服務對象是針對12-65歲間初次發作精神病或處於發病高風險期的族群。該計畫與台北市20家精神科診所合作,共同組成社區照護網絡(相關院所資訊詳見以上連結)。執行至今已服務約300位患者和家庭,並獲得國家品質標章肯定。
透過此計畫,患者可就近選擇就醫管道,並取得完整的治療資源;有專業個案管理師會關心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症狀變化、生活適應情形等,並銜接合適的資源,如:心理治療、就業輔導、居家治療…等,使其病情持續穩定。此外,亦開始與教育體系合作,走入校園,欲提升校園對於精神病之認識,讓一線的老師和學輔單位能夠及早辨識身心失調之學生並協助就診;同時,於民國113年起,該院結合衛生福利部「嚴重情緒行為身心障礙者精神醫療就醫障礙改善計畫」之資源,與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家合作,透過外展的模式協助就醫困難者進行治療。
黃卓尹指出,呈現精神病高風險症狀的人,並非一定會發展成精神病,只要即早尋求專業評估與診斷,接受積極治療,將有助於改善身心失調的情況。臺灣精神醫學會日前公布《發展我國精神醫療早期介入及長效針劑臨床指引》,及臺大醫院胡海國教授及劉震鐘副教授團隊發展的自我篩檢問卷「思覺功能障礙自我檢測表」,提供有需要的民眾做初步的自我檢測。提醒您問卷結果不能取代醫師診斷,有困擾或擔心的民眾宜與醫師當面討論,進行專業評估。相關諮詢或協助,請洽合作診所或松德院區早發計畫諮詢專線:02-27263141轉1209。
原文作者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社區精神科 黃卓尹 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