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AI浪潮,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將於113學年(今年8月起)以一年為單位,持續開設2門專屬於文學院學生的基礎AI課程,積極應對AI社會的到來,以期盼人文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人文技能,也要賦予學生科技技能。
ChatGPT於去年推出,2023年被稱為生成式AI元年,台灣在經過幾次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到訪旋風後,更點亮科技業大好前景,但也引發文組同學的焦慮,於此同時,各大專校院文學院也動起來紛紛開設AI相關課程,讓文組同學不掉隊。
台大AI選修課,逾千人搶修近2成來自文學院
今年2月台大電機系教授李宏毅開設「生成式人工智慧導論」課程,其中外文系列為必修,中文、戲劇、歷史系及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則列選修,原預計開放550人修讀,但最後吸引超過千名學生選修,需動用綜合大講台授課,其中更有近200名同學來自文學院。
根據生成式人工智慧導論課程大綱,課程藉由掌握基礎原理,探討如何利用現有的大型語言工具,更進一步思考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
台大文學院開設2門「專屬AI課程」
如何利用AI以及如何與AI合作,成為當前人文教育新課題。除了生成式人工智慧導論外,台大文學院指出,文學院副所長、台大語言所教授謝舒凱開設的3學分「生成式AI的人文導論」課程,強調AI在人文領域的靈活應用,包含「音樂、戲劇、藝術」及「語言、歷史、哲學與文化」兩大主軸,將於113學年第二學期續開。
另外,台大文學院表示,113學第一學期也將邀請中研院人社中心與中央大學資工系合聘教授蔡宗翰開設3學分「AI 與數位人文研究專題」,探討AI技術如何應用於解決人文問題,並以專題討論「數位人文」多面向發展。
台大文學院表示,AI成立的條件是能模擬人類的人文生產,並能更有效地超越人類的尺度。近來的AI技術其實是一種依賴語言連結的技術而構成的LLM(大型語言模型),台大文學院目前已引入AI的實質培訓,將AI視為人類文明的參與者,透過協作,進行跨歷史、跨文明的宏觀思想實驗。
數位浪潮不掉隊,各大專校院開AI相關課程
除了台大,國立清華大學更成為全台第一所針對生成式AI成立工作小組的大學,除為全校學生開設一系列AI通識課程及工作坊,新學期開設的歷史及社會文化分析等人文社會課程還將結合生成式AI教學,引導主修中文、歷史、教育、法律、管理的學生善用AI工具,培養人工智慧素養。
清大推出學習4部曲,包括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錄製一套「人文社會AI導論」線上微課程,並提供AI相關通識課程,若有心深入AI領域的人社學生可進一步選修「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19學分及進階21學分的學程,全面強化系統性學習。
而以人文社科為主的國立政治大學,也強調不會在AI議題缺席。政大校長李蔡彥表示,除了學習如何使用AI工具的「懂AI」及「用AI」外,還要進一步「幫AI」及「駕AI」,6月剛結束的學期,政大全校更開設近200門AI相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