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會勝天!」0403花蓮地震重建 李鴻源:台灣現在最可怕的是文官的寒蟬效應

花蓮地震

今年4月3日上午7點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為台灣僅次於921的強震,造成全台18人罹難、上千人受傷,另有多棟房屋倒塌或半倒,道路、橋梁、學校等基礎設施受到不同程度損毀,其中,又以震央所在的花蓮,災情最為嚴重。

如今,4個月過去了,花蓮的重建家園之路還在繼續,內政部「0403花蓮重建專案辦公室」,亦匡列超過300億經費投入重建,然而,花蓮當地有一群民眾整理自2018年以來3次發生規模6以上強震,造成橋梁斷裂、樓房倒塌、道路坍方等地點,發現都集中在幾處,憂心若沒有深入盤點地質、地貌,就貿然在當地重建,當下次地震來臨,又會是一次嚴重災害。

「民眾都比政府聰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在接受《信傳媒》專訪時,毫不猶豫地就肯定的回答,他認為,就好像一個癌末病人,應該要做的是去醫院檢查,而不是自己當醫生、幫自己開藥,以為花錢並就會好,提醒政府應該回歸專業,把問題弄清楚再編錢。

花蓮重建之路,中央政府有3件事要先釐清

李鴻源提到,2013年他在內政部要求營建署,把淹水、土石流、地質崩塌3種不同災害疊在一起,製作「台灣風險地圖」(災害潛勢圖),哪個地方安全、不安全?能蓋什麼,都一目了然,但這十年間又發生了多起颱風、地震,那張圖是要更新的,「消極的就是做防災、救災,積極的就是當你要重建的時候,你要建在哪裡?所以很遺憾,這些鄉親的憂慮是對的。」

李鴻源指出,政府有3件事情必須先釐清,第一、為何最近的中級地震這麼密集?還都是極淺層地震,應該先知道發生什麼事?第二、經過這些地震以後,這個地層有沒有什麼斷層?有沒有什麼變化?第三、山上的砂石還沒有掉落的有多少?等上述問題釐清之後,再進行土石流、淹水等防災模擬,最後才是決定如何重建,以及優先順序。

地震震出東部交通的脆弱,蘇花安是解方?

「不要再相信人定勝天!」李鴻源細數中橫公路梨山到谷關段的道路,修了斷、斷了修,但真的可以修回來嗎?

一場大地震震出東部交通的脆弱,花蓮最重要的2條聯外道路,中橫公路與蘇花公路滿目瘡痍,至今邊坡仍持續崩落及落石,雖恢復通行,但都有限制時段,此外,由於此次蘇花改及隧道路段毫髮無傷,也讓人再次討論起蘇花安(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的急迫性。

不過,李鴻源認為,花蓮要有一條回家的路沒錯,可是這條路要怎麼蓋?不論是蘇花改還是蘇花替都有它的功能,可是經過地震的摧殘,也必須告訴民眾「它到底有多安全?」、「還有多少砂石沒掉下來?多少崩塌地是工程沒辦法解決的?你連這些基本功都不做,我請問你,你安什麼安啦!」

花蓮拚觀光,李鴻源:應考慮藍色公路

他語重心長地說,「這次是不幸中的大幸,地震是在長假的前一天,萬一是當天,你怎麼辦?」

至於蘇花公路短期間修不回來,李鴻源也為花蓮的觀光指明路。他建議,若是不趕時間的遊客,可走海上路線,台灣人去世界各國坐郵輪,為何不發展從基隆、蘇澳到花蓮、綠島、蘭嶼的藍色公路,蘇澳到花蓮也只要2小時,沿途的風光又很漂亮。

現在也已經有業者投資,李鴻源認為,政府應該要認真思考並加以推廣,讓海上路線成為民眾前往花蓮的選項之一。

台灣不是沒專家、文官也很厲害,但最怕寒蟬效應

只是花蓮地震之後的調查盤點,台灣是否有足夠專家能夠協助?

李鴻源強調,包括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交通部氣象署都很強,尤其,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幾乎是亞洲最厲害,然而,他進而拋出台灣面臨的問題,「為什麼政府的政策沒有跟研究結合在一起?」

他舉例,因為政府從不做功課,只有政治考量,才會有核電廠設在斷層附近、高速公路經過順向坡,還讓台積電前往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方設廠等荒誕現象,但這些只要事前有調查都可以避免。

他再以災害潛勢圖為例,他的角色就是讓國家災害救防科技中心的專業,與政府政策的實施結合在一起,當時是營建署做的,「只有部長換了,大部分的常任文官都還在,為何他們不會去建議長官?其實台灣現在最可怕的是文官的寒蟬效應,沒有人願意說真話,沒有人願意講長官不喜歡聽的話,長官全部用政治在考量所有的事情。」

最後,李鴻源呼籲,「台灣話叫『緊事緩辦』,先照完MRI,才知道要多少醫藥費、要去找哪一科醫生,」民眾應給政府時間,立委應該監督政府,把問題弄清楚再編錢,而不是像現在政治氛圍已經搞到,一發生災害就要馬上編錢。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