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921 石岡媽媽們扶著彼此站起來

書摘

社名

有限責任臺中市九二一重建區石岡區傳統美食生產合作社

業務內容

生產、烘焙及中餐供應等

採訪時間

2018年7月

朝著大山的方向走,下國道四號接台三線,石岡傳統美食小舖位在台中市區進東勢必經的豐勢路上。

九二一地震當時,石岡地區的死亡人數177人,若依人口密度算,死亡人數最多,受災嚴重。「石岡非常嚴重!」地震後幾天,娘家在豐原、時任婦女會理事長的呂玉美忙著募集物資、忙著把物資從豐原送進石岡。「小孩的需求都不一樣,奶粉、尿布,甚至衛生棉,每個牌子都拿。但剛開始物資不夠,一次只能先拿一罐、衛生棉只能拿一片。」講著講著呂玉美的眼眶紅了。過了幾天物資進來,直接送進東勢,「石岡很容易被忽略……」災後灰塵瀰漫,呂玉美的摩托車壞在半路修了好幾次。

2000年,改制前的台中縣社會局、勞工局為了支持災民重建生活,安排職業訓練課程,「當時和公所、農會協調場地,鄉長幫我們接水管找大型設備,自己畫海報招生,大家從家裡拿鍋碗瓢盆支援。」對烹飪有興趣、擁有乙級證照的呂玉美負責安排協調課程,原訂半年的課程,陸陸續續開了一年,當時已經來不及從頭學起,安排肉圓、炸排骨等菜式,讓大家學一道菜就能開業,每天都有現金收入。原本招生額滿,還有一些長輩想報名,「我心想,這些長輩學了應該也不會去創業,但後來輾轉聽到,長輩們在課程中有收穫之外,情緒也獲得紓解。」呂玉美說,災後的家園重建不是一般人能徒手完成的,需要排隊等阿兵哥動用重型機械,一等就是大半年,在家看著無力整理的環境,讓很多人更加憂鬱無助。

災後兩年,2001年6月3日,在石岡鄉公所的協助下申請當時勞委會的「永續就業希望工程方案」,計畫挹注人事費用,「石岡傳統美食小舖」 於此正式開幕。「我們是莫名其妙被成立合作社的!永續就業工程只補助九個月的人事費,剛開始有公所和社區的捧場支持,再過一陣子, 可能連房租都繳不出來。」呂玉美笑說,當時聽說台中縣社會局科員王朝進要幫我們成立合作社,我還以為是騙人的,還跑去問當時的社會科科長高文生。在當時社會局局長許傳盛和副局長王秀燕的幫忙下, 申請到高雄市政府捐助的補助款,合作社有自己的物流車。同年9月,「有限責任台中縣九二一重建區石岡傳統美食生產合作社」成立。2003年「台中縣石岡鄉傳統美食文化推廣協會」成立,以「協會」 名義申請當時勞委會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隨著政府的補助案陸續結束,部分社員也因家庭、個人等因素陸續離開,採訪當時,石岡傳統美食小舖維持六位全職社員、四位假日兼職社員。

合作社讓我們並肩同行

成立之初,社員以「開店資金」籌募股金。後來,全體社員決議,協會和合作社皆屬「集體共有」,不屬於任何個人,最初繳交的股金皆已返回社員。「林小姐是我們的經理!我不是老闆娘,我在這裡工作啦!」採訪過程中,呂玉美接了幾通電話, 其中一通她這樣回。「我們也是慢慢參加合作社相關的會議,才了解什麼是合作社。」 呂玉美說,有的社員用腦力、有個社員用體力。合作社精神是大家都一樣,投票表決一人一票,,薪水領得一樣,休假也一樣。「一開始,大家講好,扣掉管銷成本,剩下的錢大家平分。」呂玉美接著說,當營收達到一定程度後, 社員每個月領兩萬元的固定薪水,盈餘留下來當作公益金。「我們社員的年紀都差不多,孩子的年紀也差不多, 以前每到繳學費時,難免看到一些夥伴憂愁滿面……」呂玉美說,2002到2005年間的結餘,用於獎助學金,以及作為石岡國小、石岡國中清寒生的營養午餐、第八節課輔費用, 後來因有企業直接認養才停止。

石岡傳統美食小舖擁有「合作社」和「協會」兩種身分。2002到2003年, 受石岡區公所委託承辦老人送餐業務,2005年再接受委託承辦關懷據點業務。受過社區規劃師訓練、參與社區服務工作多年的呂玉美觀察,鄉村的青壯人口外移嚴重, 老人照顧議題很重要。目前「台中縣石岡鄉傳統美食文化推廣拹會」仍繼續承接居家關懷業務, 「現在是合作社賺錢,給協會做公益啦!」呂玉美說起,某次一位老人家騎電動車到東勢,忘了回家的路,警察帶著他沿路問人,路人建議去問石岡媽媽,最後石岡媽媽把老人家平安送回家。

餐廳一角擺著一台縫紉機,另一處放著呂玉美的拼布作品。這群過了耳順之年的石岡媽媽利用現有的空間及設備,逐步轉型教學。「我們打從心底感恩,九二一後有這些工作機會。合作社讓我們團結,又不用像自己當老闆擔所有風險。」呂玉美的眼底心裡透著台灣婦女獨有的堅韌和樂天。而合作七大原則從「社員的民主管理」、「社員的經濟參與」、「自治與自立」到「關懷地區社會」,則扎扎實實地踩在石岡媽媽向前走的每一步中。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