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遭羈押》「政治追殺」陰謀論四起 目標瞄準下次大選首投族「未來選民」?

政治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入京華城圖利案,歷經檢廉突襲搜查與徹夜偵訊,又從「無保請回」到昨日晚間的當庭羈押,法官以柯文哲有「串證」之虞為由裁定收押,這讓民眾黨相當不滿,並以此為據,認為檢方在沒有提出新事證的情況下推翻判決,單憑揣測入人於罪已對司法公正構成挑戰。

這樣的說法一直延續到今日的民眾黨緊急應變小組擴大會議,甚至直言這是「綠色新黨國」,在總統賴清德的指示下行「政治追殺」之舉,要號召小草站出來,針對司法濫權發起抗議。

檢廉突襲搜查時機點太湊巧

暫不論民眾黨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從大選政治獻金案爆發伊始,柯文哲與民眾黨就陷入堪稱存亡之際的關鍵階段。在8月底《美麗島電子報》發布的民調中,民眾針對民眾黨的反感一度衝高到6成5,顯示有大批處於中間搖擺的選民因政治獻金案而對白營觀感趨惡。

而就在柯文哲於8月29日率領黨公職針對政治獻金案致歉,並公告暫停黨主席職務後,台北地檢署與廉政署在隔日就針對京華城案展開搜查,時間之湊巧確實容易讓人質疑是否存在關聯。

不過,雖然大動作突襲柯文哲住處、辦公室與民眾黨黨部,且柯文哲也自願配合調查,但歷經66小時的馬拉松式偵訊,檢廉卻似乎無法獲得「一槍斃命」的事證,只得在首次羈押庭中因柯文哲以「不知情」自辯圖利嫌疑,從而獲判無保請回。

早預料柯文哲會以「不知情」擺脫圖利罪嫌

政治獻金與京華城圖利案是兩起完全不同的案子,卻集中在8月底至9月初引爆,有政界人士就據此指出,一般民眾其實不會長期追蹤相關案件的發展,往往也不一定能分清楚個別案子的區別。

而就在柯文哲鞠躬致歉的隔天,檢廉就上門大動作突襲搜索,該人士表示,這樣的操作很容易在大眾印象裡留下「柯文哲為京華城案致歉」的錯誤印象,甚至誤解為柯文哲為此認罪,本來不怎麼關心政治的中間選民對柯文哲、民眾黨的觀感進一步下跌。

該人士分析,或許正是因為急於發起搜索,許多有關京華城案的前置調查並沒有完成,再加上該案早在大選前陸陸續續就被指出存在弊病,即便確實有犯罪嫌疑,柯文哲也一定有做出相應的準備,認為他會以「不知情」為由擺脫圖利罪嫌,是早在檢廉正式展開搜索前就預測到的結果,所以才會有首次羈押庭被無保請回的裁定。

但在二度羈押庭不得採用新證據的情況下,相同的事證,卻出現大逆轉,北院作出「柯文哲羈押禁見」的裁決,確實給外界留下無限想像空間,也被民眾黨解讀為「政治追殺」,這對民眾黨、柯粉、小草造成的打擊難以評估。

黨主席遭收押,民眾黨聲望受重創

對於主打「理性、務實、科學」的民眾黨而言,雖然支持柯文哲的「柯粉」仍多,但其實也有一部分是2016年後進入社會的首投族,他們從接觸政治生活伊始,台灣就一直由民進黨執政,因此對綠色治理下的困局頗有感觸,而對民進黨存在一定程度的反感,而在白色力量「阿北」身上找到情緒的出口。

換言之,這批「小草」不見得是真的喜歡柯文哲或民眾黨,純粹只是不滿民進黨長期執政,想要「換人做做看」。黨政人士指出,無論柯文哲最終是否遭定罪,政治獻金案與京華城案的雙重打擊下,這批「小草」將是民眾黨此次流失選票最嚴重的群體。

假如本案背後真的存在「政治追殺」成分,或許應當從如今的三大政黨支持者分佈傾向來進行分析。

國民黨支持者聚集於中老年、軍公教等群體,而民進黨則聚集於青壯年、勞動工作者,這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政治的常態。然而,自民眾黨崛起後,青年與首投族幾乎一面倒傾向第三勢力,成了賴清德必須面臨壓力的新常態。

若有「政治追殺」,關鍵瞄準未來「首投族」?

從賴清德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新常態,對過去靠青年支持崛起的民進黨是非常嚴峻的挑戰,所以自選後就不斷祭出黨務年輕化、面向青年等政策宣傳方向,希望挽回頹勢。然而,只要民眾黨繼續壯大,未來4年踏入社會的首投族,恐怕首選不會是民進黨。

如果依今年初大選前《美麗島電子報》發布的民調中,20-29歲有4成以上會投票給柯文哲,加上新增首投族,其中政黨傾向又多偏向民眾黨的態勢來看,這恐怕對賴清德的連任之路將造成很大威脅與挑戰。此番柯文哲與民眾黨受挫,這批選民的政治傾向勢必受到動搖,雖然尚不清楚將如何搖擺,但至少將大大緩解賴清德的青年選票焦慮,或許這正是黃國昌口中「政治追殺」背的推論邏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