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協商中斷 海基會預算逆勢大增40% 藍委:與「抗中保台」抵觸

政治

超級颱風摩羯近日撲襲中國廣東與海南等地,造成嚴重災損,陸委會與海基會於昨(8)日先後表達慰問,向受災傷亡的民眾致以誠摯慰問與關懷,期盼相關救災工作順利進行,也透過各地台商協會關懷了解當地台商的受災狀況,也提醒當地國人留意自身安全。

近年以來,由於兩岸關係漸趨冰點,陸委會與海基會兩大面對中國的機關也少有機會發揮其「交流」的作用,隨經貿、文化交流面逐漸被更加尖銳的政治對抗所取代,陸委會也更多地趨向於應對兩岸摩擦,海基會似乎也只剩下如颱風災情這類民間慰問的作用。

然而,就在新年度總預算案被送入立法院,即將展開預算會期的朝野攻防之際,就有藍營立委發現,陸委會竟大增加對海基會的捐助預算,認為民進黨政府在維持「抗中保台」的基調下,卻仍大增海基會預算的決定相當矛盾。

藍委爆出海基會捐助預算大增40%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昨日指出,海基會成立的宗旨是協商、交流、服務,但自民進黨政府上任後,兩岸協商完全中斷,交流活動也處於冰封卡關狀態,海基會三根支柱斷了兩支,功能不彰早為人所詬病。海基會酬庸養肥貓的質疑聲不斷,而陸委會明年度預算,大幅增加對海基會的捐助額,從去年1億8435萬5000元暴增至2億5957萬元,增加了7,500多萬元,增幅高達40.80%。

李彥秀針對預算內容細項表示,除去人事費用大增2000萬元外,文教業務預算翻倍、綜合業務預算也增加七成。預算應該要反應政府未來施政方向,看似賴清德政府有意在疫情過後,大幅增加對海基會的捐助,迎接兩岸「春暖花開」的需求。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李彥秀抨擊賴清德的「台獨立場」,以及民進黨的「反中思維」,將使海基會長期處於天寒地凍的「冰宮」狀態。她舉例,賴清德日前參加宗教活動時就曾表示「中國和共產主義是無神論,蓋廟是為了要統治,中國以統治、滲透、吸收台灣人民,對台灣國家安全影響很大,千萬不要被『拐走』。」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更表示「不只媽祖,包括保生大帝、關帝爺、神農大帝,都是中共對台統戰的工具。」

海基會董事長領「部長級」20萬薪水

李彥秀還提到,台灣民族黨前主席楊智淵日前在中國大陸被控犯下「分裂國家罪」遭重判9年、八旗出版社前總編輯富察延賀在陸被捕超過1年,除了開記者會公布中共判決書內容以及痛批中共外,海基會到底作了哪些人道協助與關懷?

李彥秀指控,民進黨政府改善兩岸關係毫無辦法,處處阻礙兩岸民間交流,更時不時拿「反滲透法」威脅里長、網紅,但高薪安插人事卻毫不手軟。2020年底,修正《大陸委員會訂定財團法人法授權規定事項辦法》,海基會董事長和祕書長領取的是「部長級」月薪20萬元,特殊狀況還不在此限,副祕書長、主任祕書、處長則領取「次長級」薪水。

李彥秀認為,兩岸關係的關鍵不是增加多少組織、增加多少預算,民進黨僵化的意識形態不改,陸委會、海基會編列再多的預算,也都是浪費民脂民膏繼續養「冰宮」,養「蚊子會」。

海基會:缺乏制度管道,解決成本愈高

面對質疑,海基會表示,兩岸各項往來沒有因為海基會、海協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公開協商暫停而間斷,各項往來所衍生的問題有增無減,必須靠海基會來面對並解決,愈缺少制度化管道,解決的成本就愈高,海基會人力與資源有限,必須承擔這項責任。

海基會解釋,114年度預算增加,一方面是配合公務人員整體調薪;另一方面是更加積極因應兩岸交流衍生問題的處理。包括民眾赴陸期間遭遇各項緊急問題協助、兩岸交流活動參與、大陸台商經營協助、台商子女教育學習支援、在陸就學台生照應、在台陸配關懷、兩岸整體情勢研析,與國內外訪賓及智庫團體聯繫交流;另也強化資訊安全以及海基會大樓整體設備維護維修等項目。

海基會強調,海基會是政府唯一授權委託處理兩岸事務機構,提供往返兩岸民眾各項協助、促進兩岸關係雙向對等、健康有序的交流等,向來是海基會重要業務,海基會將持續地配合政府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和平穩定方向前進。

海基會董事長依然懸缺

針對海基會的質疑從賴清德上任以來就從不間斷,早在今年5月以前,外界就高度關注立場鮮明卻缺乏相關經驗的賴清德,會如何任免兩岸、外交相關人事。

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雖然是新潮流人馬,但他除了具備兩岸交流經驗以外,也是曾擔任陸委會主委的前總統蔡英文所信任的政治人物,他的人事任命一度讓外界期待賴政府將在兩岸上騰出一定的轉圜餘地。

然而,自7月初起,上任兩個月僅僅的鄭文燦就因涉貪遭調查收押,海基會董事長一職便一直懸缺至今,目前主要代表出席活動的都是缺乏兩岸經驗的秘書長羅文嘉。

本來有傳聞將由「台南幫」前監察委員吳豐山出任新任董事長,但海基會也僅對此表示,「9月董監事會未見相關議程」。新任董事長恐怕也與兩岸破冰一樣遙遙無期,恰逢此時又被發現陸委會大增40%的捐助預算,面對在野黨的監督,陸委會與海基會恐怕需要給出更合理的解釋。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