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抗生素被廣泛使用來治療人類的細菌感染,多重抗藥性也隨之出現威脅人類的健康,而這些超級病菌也使得醫療照護系統面臨空前的挑戰。
在2012年的感控雜誌中提到,「一方面面臨人用抗生素不當使用對細菌抗藥性的巨大衝擊,一方面又遭遇到動物用抗生素過度浮濫對抗藥基因出現在食物鏈中所帶來的深遠影響。雖然抗生素使用會導致細菌抗藥性的增加,但是面對嚴重的細菌感染,及時給予抗生素卻又是治療成功與否最關鍵的因素。」
雜誌中也指出,研究證實抗生素用量的減少能夠減緩,甚至逆轉抗藥性增加的趨勢。「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抗生素管理系統來協助臨床醫師面對此一兩難局面,實有其必要性。」
為降低抗生素抗藥性對國人之威脅,強化政府部門醫藥、食品、農業等三方跨單位合作,疾管署24日表示,行政院在7月核定「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將於114年正式啟動,以防疫一體(One Health)為架構,希望透過「建立和發展國家抗生素管理協調機制」、「確保動物用、人用之抗生素源頭及流向管理」、「提高民眾及醫療專業人員認知」、「優化醫療照護感染預防和控制」、「推動抗生素抗藥性整合性共同監測與風險評估機制」5大策略強化我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及提升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效能。
全球每年約500萬人死亡與抗生素抗藥性感染有關
台灣大學副校長、感染權威張上淳強調,抗生素抗藥性為全球公共衛生重要議題,26日聯合國將於紐約召開抗生素抗藥性高階會議,宣示全球政治領袖決心,呼籲各國須採取跨部門合作方式,以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在108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抗藥菌的傳播可能涉及影響人類與動物健康、食品安全及環境等多層面。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04年共同提出抗生素抗藥性全球行動方案,呼籲各國須採取「防疫一體」跨部門合作方式,並擬定具財政支援的國家型計畫,以減緩抗生素抗藥菌發生及其傳播;但統計至112年止,全球僅約1成國家提供充份預算實施跨部門防治計畫。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也表示,由於抗藥性細菌的傳播,使得有效治療的抗生素減少,導致病人住院天數增加及醫療費用增加,甚至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並造成鉅額之社會經濟損失。據估計全球每年約500萬人死亡與抗生素抗藥性感染相關,其威脅若持續惡化,估計全球至2035年平均壽命將因此縮短1.8年,而至2050年經濟損失可達GDP的2%-3.5%,若以2%計算,台灣損失將超過新臺幣3,000億。
「台灣抗藥性細菌問題日益嚴重,根據公衛模型推算,若不採取行動,2050年全台將有3.3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大部分為住院患者。」他指出。
盼5年內達「成人用」抗生素用量減5%
抗生素抗藥性為因應後疫情時代的重要挑戰之一,行政院也在今年7月核定「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衛福部及農業部將自114年起共同推動。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這項5年「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共有2大主要目標,一為希望能在5年內達成人用抗生素用量減5%,一為超級細菌「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感染率可下降10%等7大項目標。
疾管署感染管制組長陳婉青指出,我國重點監測的抗生素抗藥菌種類眾多,但目前以CRAB抗生素抗藥性的比率最高,許多加護病房均能檢驗出此超級細菌,因此被列為優先降低目標。
羅一鈞強調,透過跨域合作、齊心協力遏止抗生素抗藥性的發生,期望在共同努力下,推展我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工作,以保護人民及動物健康、福祉與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