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368鄉鎮,你去過幾個?又知道多少故事呢?就讓《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告訴你。
攤開台灣地圖,若要問台灣面積對大的縣市,可以找到是花蓮縣;再問你擁有台灣最長海岸線的縣市大概看一下也能回答出是台東縣。但如果我問你全台私有地比例最低的鄉鎮是哪裡,不但地圖看不出來,你也絕對猜不到。因為答案不在台灣本島上,而是蘭嶼。說比例最低到底是多低呢?根據內政部民國102年統計資料,蘭嶼鄉在全台灣55個原鄉中已登記的私有土地比率僅有0.7%,也就是說其國有地的面積比率高達99.3%。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這要追溯到日治時期的政策。殖民政府在西元1895年接管台灣以後,隨即遣人至蘭嶼進行調查,認定無開發價值,是故將蘭嶼劃定為「準要存置林野地」,採刻意隔離保護的舉措禁止外人隨意進入開發,以供人類學者研究之用。這也使得蘭嶼不若當時台灣本島的其他原住民族地區,為統治方便而有詳盡的地籍調查資料。由於在日本殖民政府的分類中,蘭嶼屬於蕃地的一部分,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以後也就直接與其他蕃地同樣被劃為山地鄉。而那些從未被日本政府清查的土地皆直接依民國37年《台灣省各縣山地保留地管理辦法》訂做是山地保留地,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原住民保留地。
但對於蘭嶼的達悟族人來說,他們對土地有一套自己傳統的界定方式,分為私有、家族共有與部落共有等多種形式。這些機制與政府登錄土地權的分類方式與權利性質大相逕庭,所以幾十年來都一直是互不相容的存在。
由此可知,當政府或是外來單位想要進到蘭嶼開發的時候,就會容易在土地權的問題上發生爭議。以「閒置荒地」概念的差異為例,在達悟族的觀念裡若土地為無主地,只要部落內無人有異議,則會讓勞動使用者得以有權運用之;然而在政府的法令下,就算有人使用無主地,只要他並未擁有土地所有權,就一定會被認定為無主地。常會聽見人說數字會說話。看看蘭嶼私有地與公有地的面積比例,我們可以見到歷史因素與文化差異所反映出的現象。下次和別人說到蘭嶼的時候,你也可以驕傲的說出這些更了解當地的歷史典故了。
內容來源
書名:《臺灣沒說你不知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你可以拿來說嘴的七十則冷知識》
作者:每日一冷
由尖端出版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