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沖降稅措施即將於今(113)年底屆滿,財政部日前正式拍板,當沖降稅將第3次延長,延長時間比照前次延長3年,當沖交易稅率減半至千分之1.5將續延到116年底,目前已送至立院待審。
當沖降稅延長,羅明才、王鴻薇意見不同
對於當沖降稅,各立委立場也都不一。立委羅明才等20人本會期也提案認為應延長當沖降稅措施5年,與一開始金管會建議一致;立委王鴻薇則於上會期表態指出不贊成延長,質疑如今日均量達5千億,若當沖繼續延長降稅,已經不再是活絡市場,而是割韭菜居多。
當沖降稅政策的延長,不僅是市場活躍度和政府財政收入的考量,更牽涉到政策是否公平及其長期影響。 台北商業大學財務系教授黃耀輝表示,雖然減稅促進了市場交易,但隨著交易量的增長,該政策的必要性應該重新審視,尤其在不同產業的減稅措施間出現了不平衡的情況。
他認為,對於政府和券商來說,當沖降稅成了「戒不掉的奶瓶」,這也使得政策是否應常態化成為未來的重要議題。
當沖降稅暫對市場風險影響不大
當沖降稅具有一定的好處。黃耀輝說明,若投資者發生誤買或誤賣,他們可以立即修正錯誤的投資決策,藉此降低交易成本,進而減少違約交割率,並且當沖降稅對於國際資金進入台灣股市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相反地,理論上,這項政策也可能增加短期投機機會,導致股市在漲時助長、跌時助跌的現象,對市場穩定性帶來疑慮。
不過,黃耀輝表示,從過去幾年的實證數據來看,當沖降稅對股市波動的影響其實並不顯著,股市波動更多來自基本面因素。此外,觀察違約交割率,雖然有小幅上升,但並不顯著。因此,在交易量大幅增加但風險並未顯著上升的情況下,券商公會開始呼籲將當沖降稅常態化。
對政府稅收效益大於損失,證交稅躍升為第三大稅目
此外,在財政部關注的稅收損失問題上,黃耀輝表示,當沖降稅雖然減半,但由於市場交易量大幅增長,實際稅收損失微乎其微,甚至還促進了稅收收入的增加,黃以日均交易量達5000億台幣來估算,財政部每天可收取15億元稅收,並且根據近兩年的證交稅成長情況,證交稅已成為政府第三大稅收來源。對政府而言,當沖降稅的利益可說遠大於弊端。
財政部為考量國際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國際經濟如美國經濟情勢未明等,拒絕延長當沖降稅措施5年,與金管會的建議少2年,認為較能即時因應資本市場變化,以適時檢討實施效果,滾動調整。
最大受益者是政府與券商,減稅政策如「戒不斷的奶瓶」
黃耀輝坦言,當沖降稅的最大受益者除了政府之外,就是券商,因為他們可以從增加的交易量中收取更多手續費。對於這項政策,他坦言財政部的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公平」。
他強調,從學者的角度來看,當市場交易量已經受活絡的情況下,減稅政策就該退場,但如今的減稅政策卻成為「戒不掉的奶瓶」,甚至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一旦推行,就難以撤回。政府從中受益,自然也不願意放手。
黃耀輝進一步表示,不管何單位想減稅,都必須向財政部提交稅式支出評估報告,「如果稅收損失超過5千萬,財政部就不會通過」,但各單位的報告往往得出結論稱效益顯著、帶動就業等等,容易淪為寫作文,因此財政部也會在政策實施後進行再次評估。
然而,這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便政策有效,究竟是減稅本身帶來的成效,還是其他因素的影響,往往難以釐清,形成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
此外,黃耀輝認為,財政部在不同的減稅政策上厚此薄彼。以經濟部提出的獎勵投資條例和促產條例為例,這些條例大幅支持高科技產業,給予長期的減稅優惠,與當沖降稅的政策相比,無論是年限還是減稅額度,都有著極大的差異。他認為這種不公平的做法,經常引起各界的質疑。最後形成「不合理下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