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為本 融合建築、藝術與文化的實踐家建築師呂政道

職人

2023年初夏,彰化縣鹿港鎮「和興青創基地」從33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有臺灣建築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建築園冶獎」後,緊接著又於年末獲頒臺灣年度建築最高榮譽之一的「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文化資產修復保存再生利用類最佳環境文化。彰化縣文化資產首次獲獎即連獲兩項大獎,讓歷史建築「鹿港和興派出所」宿舍,成功轉型為和興青創基地,並成為臺灣文化資產修復再利用的典範,而其厥功甚偉者,即是呂政道建築師。

校園的藝術性與開創性

呂政道以和興青創基地榮獲 2023 年「建築園冶獎」及「國家卓越建設獎- 最佳環境文化」兩項大獎。

呂政道是道地的彰化子弟,自彰化市中山國民小學、精誠中學附設國中部、省立臺中一中、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及建築研究所畢業後返鄉執業,現任逢甲大學建築專業學院助理教授、南投縣有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及成大建築文教基金會董事,並曾任彰化縣都市設計及公共藝術審議委員、臺中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目前專注於新舊建築場域再造、環境美學塑造與古蹟歷史建築再生領域。

2008年呂政道建築師事務所開業後,從大型建築規劃案和室內設計為始,陸續為公私部門服務。多年來在彰化地區陸續完成鹿港高中、鹿鳴國中、鹿港國中、南郭國小、大竹國小、鹿東國小及彰化縣立美術館、彰化戶羽機關車園區、福興圖書館、彰化郡守官舍群、鹿港和興青創基地、福興穀倉、鹿港街長宿舍、花壇八卦窯、長照樂活中心等建築、室內、景觀、設施、策展與修復再利用等服務。

呂政道以和興青創基地榮獲 2023 年「建築園冶獎」及「國家卓越建設獎- 最佳環境文化」兩項大獎。

校園建築的蛻變,始於921大地震後之災後重建,眾多新穎且深具人文特色的校園建築,讓校舍擺脫制式的框架,掀起一股「新校園運動」。呂政道於執業期間,執行許多校園建築校舍、戶外空間及相關體育與服務性設施的設計監造,他著重於根源自地理紋脈的設計,搭配空間、色彩與材質的多樣性,展現校園建築在地鮮活的生命力!

呂政道致力為各縣市校園打造充滿創意的公共藝術作品,如:六甲國小公共藝術榮獲文化部第五屆「公共藝術獎」。

此外,呂政道身為少數兼具建築師與文化部公共藝術專家學者身分的藝術家,於全臺眾多校園量身訂做獨有的空間藝術教育計畫,讓藝術串接城市記憶,凝聚環境共識,以期共同為城市的未來續寫篇章。

具體的成果為其所設計之臺中市樂業國小榮獲2023年「國家卓越建設獎」之公共建設類最佳規劃設計,臺南市六甲國小公共藝術榮獲文化部第五屆「公共藝術獎」之環境融合獎。

文化的延續與新意

關於歷史建築再造發展,呂政道認為歷史建築的修復和活化,始於正確的觀念及作法,後續展開的工作方能事半功倍。以彰化市南郭國小認養的聚落建築群「彰化郡守官舍群」為例,歷史建築活化人員需從小培養,將文化資產維護的觀念深植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建築是文化於土地向下紮根的動作,是時代美學和生活藝術的呈現,這個動作需要與教育相結合,才能使更多民眾瞭解進而支持這些理念,為歷史建築的延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修復後的和興青創基地成為鹿港一處新興的旅遊景點。

2016年,林開泰診療所舊宅獲指定為嘉義縣定古蹟,2020年委由呂政道主持完成修復再生計畫,這幢由「詩人良醫」林開泰醫師於1933年興建之診療所暨宅第,融合閩、日與西洋建築元素,林家後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曾居住於此,具有重要的文史價值。

林開泰診療所修復再生計畫完成後,如今以「培桂堂」之名重新活化再利用,成為地方上提升公共參與及地域認同,延續歷史建築文化體驗的重要場域,並於2023年榮獲「建築園冶獎」。

嘉義縣定古蹟林開泰診療所舊宅由呂政道主持修復再生計畫,榮獲「建築園冶獎」。

和興青創基地 風華的再續與再敘

彰化首座青創基地「和興青創基地」現為歷史建築「鹿港和興派出所」之附屬設施,經彰縣府以「千帆入港-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向文化部爭取修繕經費後,在呂政道的精心擘劃下,特意設計比擬於「不見天街」屋頂漫步的空中廊道平臺,讓今人重溫已佚失的、僅屬於鹿港的獨有地域文化歷史記憶-「漫步在屋頂」。同時亦可藉由空中廊道近距離欣賞古樸的甕牆建築創意,將此特殊的地域文化記憶,再現於青創基地的文化傳承中。

此外,藉由修復本建築群依時序分為日治和式木造判任官舍、磚造建築及民國加強磚造建築,並增築現代鋼筋混凝土造建築以及鋼結構空橋構造與保存與復舊既有建材,涵蓋舊木料、舊紅磚、舊瓦片、地面花磚,並以舊建材再利用為本址新構造體的構成建材,讓一磚一瓦展現它的歷史淵源及厚度,以多元的空間構造,呈現臺灣建築微型建築構造系統博物館。

臺中市東區樂業國小附設幼兒園獲得「國家卓越建設獎- 最佳規劃設計」肯定。

呂政道巧妙運用舊有空間、材料與工法作為敘事載體,從歷史文化觀點出發,加入美學、人文以及體驗教育、生活、活動、展演等功能,使和興青創基地能搭配地方活動節慶,連結在地文化節點,整合為匯流、洄游、迴憶為導向的生活博物館(eco museum)園區。 

持續精進的建築之路

緣自對土地的關懷與建築的熱愛,呂政道強調修復歷史建築需要極大的耐心,仔細對每個舊構件進行審視,時刻自我提醒要細心擷取每一個潛藏的環境訊息,讓新與舊可以有對話的契機與平臺,讓新舊得以共融與共榮,此點尤以執行鹿港和興青創基地此一歷史淵源豐富的基地體悟最深。藉由彰化古蹟歷史空間的再生與新創,讓歷史的厚度溫潤的疊加時代新意,創造在地文化認同的古今共鳴。

歷史建築福興穀倉再造計畫亦由呂政道主持。

多元面向的各式獎項肯定,讓呂政道更加確立自己融和建築、藝術與文化的執業方向,希望透過公共、教育建築與開放空間的全齡實體營造,開創實體公共建設的新頁,創造建築的無限可能。

本文轉載自《彰化味》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