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聯名上書蔣經國勿用軍法審判美麗島事件 作家聶華苓享壽99歲文化部表達敬意

文化

作家聶華苓於昨日(21日)辭世,享耆壽99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後,對此深表哀思與敬意。李遠特別讚揚聶華苓在台灣戒嚴時期,無論黨派、族群或政治立場,她始終堅持支持優秀作家,並藉由她創辦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讓台灣作家得以與世界文學接軌,提升了台灣文學的國際知名度。李遠強調,聶華苓的胸襟與遠見,值得後輩作家學習與效法。

1979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政府展開大規模逮捕施明德、呂秀蓮、林義雄、姚嘉文……等異議人士。當時,許多旅美知識份子、文化界人士聯名上書蔣經國總統,並由陳若曦帶著包括聶華苓、杜維明、余英時、莊因、李歐梵、於梨華、許倬雲、張系國等27人簽署的陳情書回到臺灣,希望當局勿以「軍法」審判美麗島事件相關人士,因為只要是軍法審判,他們就是「唯一死刑」,最後蔣經國迫於美國壓力而退讓,但在那個戒嚴時代,聶華苓展現了令人敬佩的勇氣。

聶華苓的文學創作橫跨小說、散文、翻譯及文學評論

聶華苓於1925年出生於武漢,1948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並於1949年隨家人來台。她曾擔任《自由中國》雜誌的編輯委員及文藝欄主編,直至1960年因雷震案停刊。1964年,她赴美擔任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坊」訪問作家,並於1967年與美國詩人Paul Engle共同創立「國際寫作計畫」(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至今已接待超過1200位國際作家,包括80餘位華人作家。2009年,聶華苓獲頒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獎,並獲得香港浸會大學及中央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

聶華苓的文學創作橫跨小說、散文、翻譯及文學評論,她的代表作包括《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等。她的自傳《三生三世》紀錄了她自1925年至1991年的生命故事,並於2011年擴展為《三輩子》。其中,小說《桑青與桃紅》以現代主義技巧描寫戰亂中兩位女性的流亡生活,探討了知識分子的內心迷惘、女性在動盪時代中的際遇及漂泊心境,展現作家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理解。

聶華苓辭世,文化部長李遠表達哀悼

聶華苓的作品風格細膩、深情中帶有冷靜,文字富含情感與節制,觸動人心。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包括英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波蘭語、匈牙利語、南斯拉夫語和韓語等,廣泛流傳於全球。

「國際寫作計畫」秉持超越國界與政治藩籬的理念,邀請各國作家交流。台灣有超過50位作家曾受邀參加,包括楊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興、林懷民、李昂、蔣勳等,這不僅提升了台灣文學的國際影響力,也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與和平。

聶華苓走過半世紀的文學旅程,在創作、編輯及推動臺灣文學國際化方面貢獻卓著。對於這位文壇巨擘的逝世,文化部表達最深切的哀悼與敬意。(本文初稿為信傳媒使用 AI 編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