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麥當勞牛肉堡疑引發大腸桿菌疫情 盤後股價大跌超過10%

食安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日發布警告,指出麥當勞的四盎司牛肉堡(Quarter Pounder)可能導致10個州至少49人感染大腸桿菌,其中1名科羅拉多州的長者已死亡,10名患者住院,包括1名出現腎臟併發症的兒童。

疫情爆發的州包括科羅拉多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和猶他州等地。據CDC報告,49例病例均發生於9月27日至10月11日,患者普遍出現感染大腸桿菌後的出血性腹瀉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嚴重者可能導致致命性栓塞。大部分病例表示,感染前曾食用麥當勞的四盎司牛肉堡。

受污染的洋蔥絲可能是疫情的主因

麥當勞迅速作出回應,停止在受影響的10個州及其他部分地區販售四盎司牛肉堡,並停止使用來自相關供應商的洋蔥絲,該供應商的產品初步被認為是可能的污染源。麥當勞在聲明中強調,正在採取果斷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並與供應商合作,未來數週將恢復供應四盎司牛肉堡。

CDC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目前正在調查污染源,FDA初步分析顯示,受污染的洋蔥絲可能是疫情的主要原因。此外,農業部也在調查牛肉是否存在問題。

麥當勞股價在消息傳出後,於週二盤後一度大跌超過10%。

食藥署:國內尚未發現有受影響產品進口

針對此事件,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國內尚未發現有受影響產品進口,並會嚴格把關相關產品的食安問題。他提醒,民眾在家烹飪時應保持生熟食分開,減少交叉污染風險。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簡稱 E. coli)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於人類和動物的腸道中。大多數大腸桿菌菌株無害,甚至在腸道中有助於消化和維持健康的微生物群。但有些特定的菌株(如O157:H7)能夠引發嚴重的食源性疾病。

危險菌株

某些致病性的大腸桿菌菌株能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包括:

• 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E. coli O157:H7):這是最具威脅性的菌株之一,可能導致嚴重的腹瀉(有時帶血)、胃痙攣、嘔吐,甚至腎功能衰竭,特別是在兒童和老年人中會引發危險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

感染途徑包括:一、污染食物:如未充分烹煮的牛肉、特別是碎牛肉(如漢堡),或受污染的生蔬菜、乳製品等。二、污染水源:飲用或游泳時接觸到受污染的水。三、交叉感染:接觸感染者或動物後,若未徹底洗手,可能透過口腔攝入。

預防措施:

1. 徹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牛肉應該加熱至足以殺死細菌的溫度。

2.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在處理食物前後、使用廁所後、或接觸動物後應洗手。

3. 避免交叉污染:生熟食物應分開處理,並使用不同的砧板與刀具。

4. 飲用乾淨水源:確保水源未受污染,避免飲用生水。

感染症狀

大腸桿菌感染的症狀通常在攝入細菌後3至4天出現,常見症狀包括:嚴重的胃痙攣、腹瀉(有時伴隨出血)、嘔吐、輕微發燒(部分病例)等,大部分患者在5至7天內康復,但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尤其是腎臟併發症。

美國CDC警告,大腸桿菌感染的症狀包括嚴重的胃痙攣、腹瀉、嘔吐等,症狀通常在攝入細菌後的3至4天內出現。大多數患者在5至7天內康復,但部分人可能出現嚴重腎臟問題,需住院治療。

此疫情仍在調查中,美國CDC呼籲近期曾食用四盎司牛肉堡的民眾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

(本文初稿為信傳媒使用 AI 編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