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董事長劉揚偉:AI算力需求無止盡 能源將是台灣發展AI一大挑戰

人工智慧

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今年迎來第50個里程碑,由8大公協會攜手成立「AI創新應用聯盟」(AI IA聯盟),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23)也以監事會召集人的身分發表AI主題演講,他指出,AI並不是泡沫,目前AI已具備基礎的商業模式,隨著算力需求越來越龐大,值得所有企業投入發展。

劉揚偉:AI不是泡沫,算力將無止盡增長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今(23)日以「台灣成為AI影響力中心的機會與挑戰」為題,進行主題演講,他指出,AI發展市場主要依序分為「ANI、AGI、ASI」,目前市場正處於AGI(通用人工智慧),包括已實現聊天機器人階段、以及正在實現仿人類推理者,下一步則是行動代理人、發明創新者、組織協作者,也就是說,AGI發展目前只是剛開始而已,未來還有很龐大的發展。

劉揚偉也說,最近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算力即國力」這個名詞,他也認為,「算力」可能會成為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商品,因為算力無止盡增長,且輝達創辦人黃仁勳也曾說過,未來10年輝達會將深度學習算力再提高100萬倍,難以想像這會是多大的算力。

劉揚偉強指出,有人擔心AI是虛假市場、很快會破裂,但他認為,從目前AGI的發展以及對於算力的無止盡需求來看,AI不會是泡沫,因為AI目前已有基礎的商業模式,他也引用彭博統計,預估2032年生成式人工智慧(GAI)的市場規模約1.3兆美元;台積電也預期到2030年全球將有10萬個生成式AI機器人。

劉揚偉也引用人工智慧(AI)教父李開復的看法,認為AI模型的推理成本,每年都以10倍的速度下降,成本下降的好處是,預期未來AI在各個領域上的運用將越來越廣泛,因為成本越來越便宜,可望影響百工百業。

台灣發展AI面臨5大挑戰,首先是能源環保

針對這個機會,劉揚偉提到,台灣具有許多發展AI的優勢,包括台灣擁有先進的半導體產業、非常完整的科技供應鏈、強大的研發能力、國際合作與拓展潛力,並抓住智慧化升級趨勢,這些都是台灣的發展優勢。

但劉揚偉也提醒,台灣在發展AI的同時也具有不少挑戰,包括第一,將面臨能源及環保的壓力,他指出,由於AI需要非常大的算力,算力也需要用電,因此台灣的能源將會是非常大的挑戰,尤其是當台灣全面轉向綠色能源的時候,挑戰也會更大;第二是,供應鏈的風險也牽動著供應鏈是否要重組;第三則是技術人才的短缺,因為百工百業都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支持AI轉型,儘管經濟部說,將透過不同機制提供20萬名的AI人才,但劉揚偉說,20萬不一定足夠。

第四個挑戰則是,隨著全球競爭加劇,各國都在思考在這樣的機會之下,如何發展自己的國家,因此也推升全球競爭;最後則是,市場變化很快,每年AI算力都是2、3倍的提升,能源需求也大幅成長,這都會影響到如何選擇科技與方向,因此除了要抓對方向,也要跟得上。

另外,AI創新應用聯盟(AI IA聯盟)也正式於23日成立,盼能促進AI創新應用技術的整合與交流的科技平台,該聯盟主要是由八大產業公協會在背後支持,包括「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CIAT)、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CISA)、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IBMI)、智慧產業電腦物聯網協會(ICAA)、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 (PIDA)、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TAICS) 以及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TEEMA)。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