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近2萬人就醫!腸病毒疫情升溫 南部新生兒感染重症 疾管署籲家長嚴防傳播

醫療保健

疾管署今(5)日宣布,國內新增一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患者為南部地區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該名嬰兒自10月上旬起,陸續出現發燒、活力下降、呼吸急促、心肌炎、肝炎及血小板下降等症狀,並住進新生兒加護病房。經檢驗確認感染克沙奇病毒B4,導致重症。經治療後,症狀已有改善,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這是今年全國第6例腸病毒重症病例。

根據疾管署的監測資料,第44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國內腸病毒相關門急診人次達19,460人,較前一週的18,594人次增加4.7%,顯示疫情有上升趨勢。近期檢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主,其次為克沙奇A6型,其他A型病毒及腸病毒D68型也在社區中持續傳播,傳染風險依然高。至今全國累計6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5例為1歲以下幼童,疾管署提醒家長留意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群

疾管署強調,腸病毒具高傳染力,尤其容易在家庭、幼兒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人員密集場所傳播。呼籲家長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注意嬰幼兒健康狀況,並加強指導學童勤洗手、病時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習慣,同時保持環境通風及定期消毒,以含氯漂白水清潔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成人外出或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接觸幼兒,孕婦、新生兒及幼童也應避免與病患接觸,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醫院嬰兒室、托嬰中心及產後護理之家則應落實訪客管理及感染控制措施。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若嬰幼兒確診腸病毒感染,家長需密切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四肢無力或麻痺、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狀,一旦發現應立即就醫。

疫情防疫措施鬆綁,今年腸病毒也跟著爆發

今年秋冬腸病毒疫情特別嚴重,主要原因可能涉及以下幾個因素:

1. 氣候變化:秋冬季節氣溫下降,人們大多待在室內,增加了人群之間的接觸頻率,也讓病毒更容易在密閉空間中傳播。腸病毒在低溫乾燥環境中存活時間較長,增加了感染風險。

2. 免疫力降低:秋冬季節,隨著天氣轉冷,人體的免疫力往往較低,尤其是幼童更易感染。因防疫措施影響,近年兒童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較少,可能降低了對腸病毒的群體免疫力,增加了今年疫情的爆發風險。

3. 病毒類型的變化:疾管署的監測顯示,今年腸病毒中克沙奇A16型和A6型較為活躍,且也發現了具較高風險的克沙奇B型和腸病毒D68型,這些病毒在社區中的傳播風險較高。特別是D68型,較容易引發呼吸道和重症感染,可能導致嚴重病程。

4. 幼兒群體的脆弱性:腸病毒特別影響5歲以下嬰幼兒,而重症病例中多為未滿1歲的幼童。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成熟,加上幼兒容易在互動頻繁的場所中互相傳播,進一步增加感染風險。

5. 防疫措施鬆綁: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放鬆,校園、托嬰機構等場所的互動頻率增加,讓各類病毒(包括腸病毒)有更多的傳播機會。防疫規範減少後,家長和老師的警覺性可能有所下降,造成防護上的漏洞。

針對這波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建議加強衛生防護,勤洗手、保持環境通風並消毒,以減少腸病毒的傳播風險,特別是在幼兒園和托嬰機構等場所。(本文初稿為信傳媒使用AI編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