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的新任勞動部長洪申翰,上任第二日的首個公開行程就親赴爆出霸凌案的勞動力發展署北區分署,更提供部長手機給分署職員作為個申訴管道,表明其掃清勞動部弊病的決心。
然而,出身「民主活水」派系、身負欽差使命的洪申翰,從相關任命消息一經釋出就爭議不斷,被針對的不僅有「信賴部長」的派系色彩,公眾評論更是從學歷到從政經歷,全方位檢視這位救火閣員的履歷與能力。
洪申翰一上任,馬上面臨兩位政次懸缺問題
昨(25)日才走馬上任的新部長洪申翰,馬上面對的是勞動部2名政務次長許傳盛、黃玲娜也紛紛卸任的問題,對於勞動部兩政次都懸缺,洪申翰表示,現在勞動部幾個重要的主管職位目前懸缺,會盡快跟行政院會討論,找到最適任人選,不然會影響業務執行。
今(26)日洪申翰就將第一個公開行程安排在吳姓公務員生前任職的勞動力發展署北區分署。除了與基層員工面對面交流外,洪申翰也特地提供部長的手機號碼,要分署同仁一個可溝通的申訴管道。
洪申翰另針對送禮文化指出,如果大家業務有需求,基於禮節互動OK,但不用拿這事情討好長官,以後沒有這種事。同仁不用費心在送禮上,「如果有,我會記住,但不會是好的記住。」雖然沒有特別點名,但似乎也遙相呼應了前部長許明春被爆料的,在今年5月的歡送離別會上,獲贈價值數萬元的愛馬仕絲巾。
對於旨在規範並提高職場效率的「5S管理競賽規則」,洪申翰也當場上演「新官上任三把火」表示,所謂的這些競賽考評,只是徒增同仁壓力,將即刻廢止,所有同仁不是小學生,大家都是成年人,不需要這些規範,辦公環境也可以自律維護,在互相尊重前提下,打造彼此舒適的辦公環境。
勞動部的「局外人」也是「菊外人」
本應照料勞工的勞動部,卻爆出因官員霸凌而輕生的荒唐事件,勞動部的社會印象可謂一夕之間盪到谷底,由於攸關政府信用的重建,如何安排新任部長就是一項大難題。
有政界人士分析,面對眼下的急迫困境,新任部長的人選往往有兩種選擇,一種是任用有相當威望的資深官員出任,穩定民心並未政府信用止血。而另一種就是如今所看到的,任用一位深受高層信賴,並且與既存體系沒有太多關聯的「局外人」。
該人士指出,前者可以短暫止血,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重拾公眾信心,但長期來看不一定是好事,有些官僚主義導致的沈痾痼疾,若不經歷大刀闊斧的改革,恐怕只是治標不治本。
由於前部長何佩珊週五請辭後,當晚就放出洪申翰將接任部長的消息,直接跳過揣測打探的階段,顯然高層是有備而來。洪申翰在上任後也宣示,「會和同仁一起從管理制度、組織文化到溝通流程,進行全面檢討與改善,以確保類似的遺憾不再重演」,顯見洪背後有高層力挺支持,並且磨刀霍霍。
勞動部長已經連續4位缺乏相關專業
洪申翰雖然出身行政院長卓榮泰親率的民主活水派系,也作為黨團幹部成為民進黨團中不可或缺的戰力,更被視為總召柯建銘的愛徒之一。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更對此人事異動苦笑,「我到現在還是很想哀號!」黨團重要戰力被卓榮泰挖走,未來看要如何好好來補強。
然而,作為「局外人」的洪申翰,既缺乏勞動相關從業背景,在學歷上又只有高中畢業,1984年出生的他更是卓榮泰內閣中最年輕的部長,黨內資歷尚淺,洪申翰想要服眾恐怕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
由於勞動相關法規繁雜又多如牛毛,旗下掌管的勞動基金、就業安定基金又是動輒上百億、千億的龐大金額,常常淪為各方派系及利益團體覬覦、角力所在,勞動部長一職並非外界想像如此單純。
更有評論指出,上一個具備勞工專業背景的勞動部長已經是2016年至2017年在任的郭芳煜,後續的林美珠、許銘春與何佩珊,再算上新上任的洪申翰,已經連續4位勞動部長都沒有相關專業背景,反倒是政治背景相對突出。
也因此,洪申翰就遭受在野黨相當大的質疑,國民黨立委林思銘就表示,不是鄙視高中生,而是認為這麼重要的勞動部長職務,竟然是一個連大學都沒畢業的人擔任,這對國家的文官體制是非常大的諷刺,也顯示賴清德為了權力鬥爭,一再破壞文官體制;立委洪孟楷也宣告,下週的衛生環境委員會,就將安排新任部長到委員做專案報告,同時,也會要求勞動部霸凌案調查報告退回重寫,讓國人再次看到真相。
勞動部的「菊系」色彩將大受挑戰
無須諱言的是,勞動部的前身勞委會曾由前高雄市長、監察院長陳菊擔任主委,後來在2017年自前部長許銘春上任並長期把持勞動部後,勞動部由「菊系」把持的現況已經延續許久,除了許銘春以外,近日也才卸任的前次長許傳盛也同是陳菊的親信。
也因此背景,就有諸多評論將此次霸凌案的矛頭直指「菊系」包庇,更稱在「菊系」盤據的勞動部中,出身柯建銘系統的前部長何佩珊缺乏決策空間,即便謝宜容的跋扈作風多次受到檢舉卻始終無疾而終,最終釀成如今的大禍。
不過,在事發之後,2位政務次長許傳盛、黃玲娜也接連卸任,鬧出如此大的風波,如今勞動部的「菊系」確實出現了缺口,洪申翰背後既有掃清沈痾的欽差使命,同時還有眾怒難平的洶洶民意,與同樣是「菊外人」的何佩珊處境完全不一。
政界人士指出,洪申翰此去勞動部或將有所作為,但也需要他能拿出足夠的魄力,否則在在野黨與民意的緊盯之下,「救火閣員」若未能幹出一番成績,甚至不慎失足,也難保不會在龐大的壓力下「葬身火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