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坦克》不要把別人進步的觀念誤認為是懶惰

財經

這幾年來台灣各界對於歐美的再工業化是否有機會成功,有不同的判斷與看法。不少人認為歐美社會不能接受較長的工時與工廠的作業環境,加上教育與社會等深層的議題,因此不容易配合製造業部門所需要的勞動需求,甚至認為歐美社會的年輕世代懶惰,吃不了苦。這篇文章就是講,這些觀念都是錯的。

製程關鍵轉為製造現場系統與物流管理層面的設計、管理與維護人才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切入來思考,首先從製造業產品的製程特性而言,原材料,關鍵零組件與次系統類產品的製造流程高度智慧自動化早已不是問題。

過去認為仍需要許多現場人力的品保檢測,以及工廠內外物流,分別在AIOT科技與AGV與VMI等技術的發展下,早已經可以再精簡人力。而整個製程特性反映在人力結構上的著重,關鍵轉為製造現場系統與物流管理層面的設計、管理與維護人才。

這些人雖然貴,但貴的有道理,而其它環節也不是不需要人,而是用在刀口上,不讓人浮於事,因此每個人的平均與邊際勞動生產報酬都很高,負擔得起那個社會的平均工時,物價與生活水準。

把產品拆解為外裝與內裝可優化人力需求

其次從產品的設計思考切入,過去製造業需要很多人力,部分也可歸因為設計的原因,因此讓加工與組裝無法高度自動化。

這部分如果透過把產品拆解為外裝與內裝,外裝工業設計盡量用可切銷,可成形或可3D積成的方式,並盡量減少介面與公差,自然優化人力需求;而內裝的機構設計則透過系統整合公版化,元件模組立體拆裝化,並減少軟性材料如管材的使用,同樣也可提升自動化程度,即便軟性材料省不掉,也可以透過有視覺的多軸機器人進行AI訓練與以突破,最後透過數位雙生的軟體進行系統模擬與優化,整體而言仍可兼顧快速大量與彈性少量生產的市場需要。

這兩段下來,無非都是在談先進製造技術的導入,而這些需要不斷的設計、測試與優化,穩定之後才能上線,這才是真正需要人的地方。如果再講淺白一點,有足夠的資金,才能夠一直投資這些先進製造技術,而且容許錯誤,與時間的部分浪費。

用沒錢的眼光看問題,將阻撓未來50年的工業現代化與國際化

我們之所以認為歐美沒辦法再工業化,就是因為我們用沒錢的眼光去看這些問題,我們經不起錯誤,經不起浪費時間,不願意投資整個大系統的先進製造技術,才會想用那種我們認為穩定,可以賺錢的舊製造方法與系統,然後去找看看有沒有那種願意配合的勞工。

想當然爾是很困難,如果這時候大部分的人再阿Q式的解釋別人不夠勤奮,那就是不知道別人在用科技解決與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的努力與用心,如果再不改變,就會阻撓台灣未來五十年的工業現代化與國際化。

至於怎麼改善? 其實台灣並不是缺錢,台灣的海外投資淨部位高居全球前五名,國內大城市的不動產價格也在全世界中偏高,因此台灣要提升的是遠見與膽量,如果到歐美去投資製造業有了這個,或許就能組國際隊,學到一些新觀念與經驗,培養與掌握一批新的人材。

如果想光靠舊的製造技術來維持台灣的供應鏈地位與安全,恐怕很快就會面臨瓶頸。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