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人力數位職能啟航 驅動AI時代的新數位治理

政府政策

政府數位轉型成效取決於公務人員數位職能的整備度,增進公務人力對數位工具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將可在AI浪潮中穩步前行,進而創造品質提升且更具韌性的公共服務。

隨著資通訊科技發展、環境與公共服務需求的複雜多變,能駕馭數位工具與資料的政府,越能強化其社會回應性及韌性。然而政府數位轉型成效取決於公務人員數位職能的整備度。職能包含知識(任務相關原則與事實);技能(硬技能/hard skills如技術能力,及軟技能/soft skills如社交、溝通、自我管理);態度(觀點與行動);換言之,數位職能為運用數位工具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以有效達致數位相關工作任務的能力。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興起不僅改變治理模式,也重塑公務人員的職能結構。惟一般公務人員無需成為技術專家,僅需理解數位科技趨勢並進行基本應用。本文以歐洲數位職能架構(Dig Comp)的五大數位職能[1][2]、UNESCO的五大態度[3]為基礎,另外結合國內外數位職能的相關文獻,包括政策文件、實務報告與研究論文等,尤其聚焦於涉及政府部門及AI之內容,再透過與14位產官學界相關領域專家的深度訪談(政府端係文官培訓與數位創新人才培訓的單位主管;業界端為長期耕耘於資訊/跨域人才培訓及資訊能力鑑定規劃的智庫主管;學術端則主要是關注人力資源管理、數位治理的專家學者),初步建構兼具國際趨勢及符合我國脈絡的公務人員數位職能架構(圖1)

本文將數位職能分為五大能力領域,分別為資訊與資料素養、數位溝通與合作、數位內容產製、數位安全與倫理、運用數位途徑解決問題與創新等,並在每個領域分別定義了屬於認知的「知識面」能力,以及屬於操作的「技能面」能力。「態度」則含括信任、創造力、適應力、好奇心與實驗精神,係為面對所有數位轉型相關需求的態度類能力。以下將分別說明。

五大數位職能態度

數位轉型涉及跨域合作、創新與實驗,常挑戰公部門文化。UNESCO建議五種互補態度,幫助公務人員推動數位轉型:[3]

一、信任:誠實溝通、分享資訊、尊重與傾聽他人,坦承錯誤等。

二、創造力:發掘創新解決方案、克服挑戰,並在他人想法基礎上延伸。

三、適應力:靈活調整政策與活動,挑戰現況,從失敗中恢復,快速應對變局。

四、好奇心:跨領域應用與改進想法,參考國際案例,與利害關係人互動。

五、實驗精神:設計數位方案時承擔適度風險,接受失敗並學習改進。

資訊與資料素養職能

資料治理與品質為數位時代及AI系統的基礎能力,歐盟強調的資訊與資料素養,包括辨識、評估與應用資料分析結果,處理虛假或錯誤資訊。在AI時代,尤須關注演算法引發的資料偏誤,確保資料可靠性、透明度、公平性與安全性,避免偏差與歧視。[2][4]實務應用上,公務人員從事與業務相關的資料蒐集、整合或給AI下指令,評估AI產出及資料的品質、適用性及其中可能的偏誤、準確性,進而妥善存取與管理資料,與其他資料串接與未來取用等,皆仰賴本職能的發揮

數位溝通與合作職能

歐盟定義為:透過數位科技進行互動、資訊分享、促進公民參與與合作,含網路禮儀與數位身分管理等。[2]虛擬溝通易引發誤解,且須留意AI對溝通品質的影響。實務應用包括透過視訊會議、ChatGPT、社群媒體經營、政策行銷及3D模擬或VR等技術精進服務品質等,甚可運用既有的地方政府1999專線資料,建置與民眾互動與回答問題的AI機器人

數位內容產製職能

歐盟定義為:創作與編輯數位內容,理解智慧財產權、數位執照等規範,整合與再製數位內容,及給電腦下指令的能力[2]當前擴展至以AI生成文字、圖片、影音等多模態作品,並整合應用於各類數位內容。此職能在公務機關的實務應用廣泛,舉凡運用數位工具(例如Microsoft office、Canva、生成式AI、Tableau等)產製多元數位內容(例如政策懶人包、製圖、影音、Podcast等)皆屬之

數位安全與倫理職能

在Dig Comp框架中,數位安全職能旨在應對設備、個人資料與隱私、健康與福祉及環境的威脅。[1][2]隨AI技術發展,潛在負面影響與倫理問題備受關注。國際組織如聯合國、OECD、歐盟、WEF等,皆指出AI應用風險,倡導遵循倫理、人權與民主價值,公部門尤須確保課責與合法性再部署技術,[5][6]故宜拓展為數位安全與倫理職能。另也需能多元識讀(digital multiliteracies)與批判思考,質疑與驗證、批判科技應用中的偏見與政治影響,承擔倫理責任並融入人文價值。[7][8]實務應用上,涵括基本的公務資料存取權限設定與資安的管理,到生成式AI下指令內容的安全性評估(例如是否含有機敏資訊)、產製結果的品質審查(含正確性與公平正義等價值)與謹慎應用(例如歐盟《人工智慧法案》明示兩類應控管甚至禁止的高風險AI應用:政府主導的社會評分系統、對求職者進行排名的簡歷掃描工具)等

運用數位途徑解決問題與創新職能

在Dig Comp框架中,解決問題職能強調運用數位工具應對挑戰,[1][2]惟公務人員職能需求已擴展至創新、解決問題與道德行為,[5][6]故宜調整為運用數位途徑解決問題與創新職能。此職能涵蓋數位科技趨勢、工具運用與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以提升與科技溝通的精準度。另AI時代強調人機協作(human-digital collaboration),公務人員需與數位工具協同調整,優化流程並提升效能。聯合國2024年決議呼籲以人類尊嚴、安全與人權為核心治理AI,避免被工具宰制。[9]資策會2020年《數位轉型力》也強調未來趨勢包括協作機器人與自動化,透過人機協作改善流程並創造新價值。其實務應用,小至運用數位工具解決對內的作流程的問題或創新(例如AI自動化公文處理、智慧會議管理系統、AI支援內部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大至對外的服務品質與流程精進(例如智慧化稅務審查系統、智慧災防監控平台、醫療資源智慧調配系統等)

本文針對公務人員數位職能聚焦AI進行初探,提出的職能架構已能涵蓋數位規劃、數位管理與資料運用等數位治理的三大領域。囿於研究限制,尚難區分職能層次;且職能建構尚需有賡續彈性的修正機制,以適應數位發展的快速變遷

本文改寫自行政院數位發展部委辦計畫「一般公務同仁數位職能核心地圖及課程初探研析」之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賴怡樺、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林俞君、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廖興中,授權轉載自《國家人力資源論壇》。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

[1] World Bank (2020). Digital skills: Frameworks and programs.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r3ZWrk

[2] Vuorikari, R., Kluzer, S. and Punie, Y. (2022). Dig comp 2.2: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 With new example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V0RVWZ

[3] UNESCO(202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mpetencies for civil servants.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lNZ6nY

[4]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 AI and data literacy: key skills for the data-driven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aZayWl

[5] OECD (2023). Emerging trends in AI skill demand across 14 OECD countries.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lNZ6Ov

[6] OECD (20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hanging demand for skills in the labour market.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vpmNA1

[7] Selber, S. A. (2004). Multiliteracies for a digital ag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8] Moustaghfir, S. & Brigui, H. (2024). Navig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digital era: An informative explo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7(1), 137-143.

[9] UN (2024). General Assembly adopts landmark resolution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aZd6AQ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