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左側輸尿管結石及腎積水,今(2)日上午7時在戒護下抵達衛福部台北醫院,接受輸尿管鏡手術治療。手術於上午順利完成,歷時45分鐘,醫療團隊使用雷射將1×0.5公分的結石擊碎並取出。
台北醫院表示,柯文哲術後狀況良好,腎水腫明顯改善,精神穩定,目前住院觀察一天,預計明日出院。柯妻陳佩琪全程陪同,對醫療團隊的專業處置表示感謝,並請外界放心。
手術過程與術後安排
台北醫院說明,柯文哲今晨接受的輸尿管鏡手術由院內專業醫療團隊執行。手術中,醫師使用雷射技術將卡在輸尿管中的結石擊碎並取出,為避免術後絞痛,特別在柯文哲體內放置雙J管。院方表示,雙J管可能引發正常的急尿感,屬於常見現象,預計留置約五天,待狀況穩定後取出。
術後,柯文哲在麻醉退去後清醒,並親自查看取出的結石。醫師已向柯文哲及其家屬詳細解說病情,並開立抗痙攣藥物、抗生素及止痛藥,以緩解不適並支持術後康復。
院方指出,柯文哲的左腎積水問題在手術後已顯著改善,身體狀況穩定,精神狀態良好。雖然柯文哲本人希望今日出院,但醫療團隊建議住院觀察一天,以確保術後無併發症。院方已安排後續回診,密切追蹤恢復進度。柯妻陳佩琪在聽取醫師說明並查看結石後,對醫療團隊的細心照護表達感激。
柯文哲健康狀況引關注
柯文哲自去年9月因涉京華城及政治獻金案遭羈押禁見以來,身體狀況屢受關注。陳佩琪日前透露,柯文哲出現血尿、腰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疑似腎衰竭,令人擔憂。3月25日,柯文哲曾戒護就醫,接受體外震波碎石手術,試圖處理腎結石問題。然而,結石未能順利排出,導致左側輸尿管阻塞及腎積水加劇。截至昨日(1日),柯文哲已戒護就醫3次,醫療團隊昨晚確定需於今日進行手術。
針對外界傳言柯文哲服用高劑量止痛藥,台北醫院澄清,3月25日體外震波碎石術後,醫療團隊開立Tramadol止痛藥,劑量為一天4次、每次1顆,並非外界所稱的「一天8顆最高劑量」。院方強調,藥物使用符合醫療規範,旨在緩解柯文哲的腰痛與不適。
陳佩琪與民眾黨回應
陳佩琪今晨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昨日下午2點多接到台北看守所通知,得知柯文哲將於今日進行「泌尿道手術」,但具體細節一無所知。她坦言:「我跟大家一樣,什麼麻醉方式、手術原因、過程如何,我完全不知。」直到今日抵達醫院,與主刀醫師溝通後,她才了解病情與處置方案。陳佩琪透露,主刀醫師是柯文哲過去在台大醫院的同事,也是泌尿科專家,聽取手術方式與檢查報告後,她安心不少,並感謝醫師的專業處置。
立院民眾黨團主任陳智菡今日也表示,陳佩琪一早到院了解柯文哲狀況,對手術安排與醫療團隊的专业感到放心。她轉述陳佩琪的話說:「主刀醫師是柯文哲的老同事,技術值得信賴,請大家不用擔心。」陳智菡強調,民眾黨感謝醫療團隊的努力,盼柯文哲早日康復。
專家解析手術必要性
根據《聯合新聞網》採訪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何肇晏,何受訪時分析,血尿合併腰痛常見於腎結石卡住輸尿管,或因結石引發腎臟與輸尿管發炎。若柯文哲先前接受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後,結石仍未排出,研判是結石持續阻塞輸尿管,導致腎積水惡化。他解釋,輸尿管鏡手術是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透過尿道進入膀胱及輸尿管,以雷射擊碎結石,再以結石夾取出,手術時間通常在30至60分鐘之間,與今日手術情況相符。
何肇晏補充,術後放置雙J管是標準程序,有助於維持輸尿管暢通並減少絞痛,但可能帶來暫時的不適感。他認為,柯文哲的腎積水能在手術後改善,顯示治療效果良好,後續只要遵醫囑觀察,應能順利恢復。
事件背景與外界反響
柯文哲因涉案遭羈押已逾半年,其健康狀況成為焦點。陳佩琪先前透露,柯文哲在看守所內出現血尿、嘔吐等症狀,甚至需服用止痛藥緩解腰痛,讓外界質疑羈押環境是否影響其健康。此次手術雖順利完成,但也引發討論,認為應檢視長期羈押對人身健康的影響。
民眾黨支持者對柯文哲的狀況表示關切,盼他早日康復並回歸正常生活。同時,也有聲音指出,柯文哲作為前台北市長與民眾黨創黨主席,其健康問題不僅是個人議題,更牽動政壇動態。台北醫院則強調,醫療團隊秉持專業,提供最佳治療,後續將持續關注柯文哲的恢復進展。
柯文哲預計明日出院返回看守所,雙J管移除與後續回診將視恢復情況安排。此案手術雖告一段落,但其健康與司法案件的發展,仍將是各界關注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