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台爭32%關稅》工具機淪重災區 業者哀嚎 公會盼放寬紓困申請門檻、避免抽銀根

產業脈動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重擊台灣傳統製造業,尤其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機械工具機更是海嘯第一排。

攤開數字來看,2024年台灣工具機主要出口國家,美國為第二大市場,占比約15%;而工具機關鍵零組件,美國也同樣是第二大市場,占比約7%。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的對等關稅,將重擊工具機產業競爭力,勢必也會影響業者對美國市場的出口布局。

關稅政策混亂期,已經出貨運往美國32%關稅誰來負擔?

一名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關稅32%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已經不是5%、10%的問題,「一台機台不可能賺32%,利潤沒有這麼高!因此這中間的關稅成本誰來負擔,才是重點。」

業者進一步指出,目前正處於關稅政策的混亂期,舉例來講,現在已經出貨到美國、正在海上的該怎麼辦?32%關稅要誰來負擔?究竟是代理商、客戶、製造商誰來負擔?相信任誰都不願意,但如果最後全都轉嫁給製造商,業者根本難以支應,「現階段只能先拜託代理商把貨拿下來,先代付關稅,在長遠合作基礎下看看怎麼解決問題。」

除此之外,客戶已經下單、給訂金,但還未出貨的又該怎麼辦?業者更苦惱,假設國外客戶要求暫緩出貨,但問題是工廠都已經備料、組裝好,成本都已經下去了,若中小型工具機廠資金鏈不夠,屆時也難以承受,最終勢必會被市場淘汰。

台灣對等關稅高於日韓,生產規格若沒有競爭力率先受衝擊 

從台灣工具機產業主要競爭國家來看,包括中國、日本、南韓,其中,川普對中國課徵關稅累計已達到54%、南韓加徵25%關稅、日本加徵24%關稅。

業者指出,原先台灣在匯率方面已經貶輸日、韓對手國,且美韓又有FTA零關稅優惠,如今台灣對等關稅稅率又比日韓還來得高,競爭力已比不上日韓,因此若國內工具機廠生產的規格與日韓相似,屆時對等關稅開徵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

另外,業者也說,工具機廠要赴美國設廠「沒有這麼容易」,因為相關加工廠、協力廠商、零組件廠商若沒有在當地設廠,一樣得從台灣運到美國、一樣遭遇高關稅,加上美國工資又高,若單純只在美國成立組裝廠,也難以解決問題。

業者指出,有些說得很理想化,例如拓展「非美」市場,但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容易,因為機台規格都是因應客戶需求而製造,「就像汽車已經做了好幾百台,怎麼能說美國市場不要,轉到歐洲市場?規格都不一樣。」,認為短期內拓展非「美」市場也並非一件易事。

工具機公會提5大訴求:放寬產業紓困申請門檻、避免抽銀根

因此業界紛紛呼籲,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與美方協商,爭取更合理的稅率,以減輕產業負擔。工具機公會理事長陳伯佳近日也馬不停蹄,昨(6)日先到總統府與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一同向賴清德總統請命,今日則到台中市政府與市府面談。

工具機公會最新也提出五點具體訴求,第一,呼籲放寬產業紓困申請門檻,由於目前以營收衰退15%作為紓困或貸款申請的門檻,實際上對於規模小、接單量少的中小微企業難以符合條件。

第二,維持資金流動、避免抽銀根。呼籲政府相關的投資補助與貸款計畫不應縮水或延宕,以免雪上加霜,導致企業周轉困難;第三、擴大內需,建立多元市場支撐。鼓勵採用國內工具機設備,加速國內產業升級,也成為製造業的重要支撐。

第四、彈性協助不同產業、型態物流因應。在面對美國關稅調整時所需的物流調度、報關配套與市場轉移策略各異,建議政府協助建立諮詢平台與專案窗口,快速因應業者需求;第五則是推動人才轉型培育,奠定產業永續升級基礎。

針對政府在連假期間宣布,將投入880億元支持方案穩定產業發展。但有工具機業者提醒,補貼應該是針對實際有外銷到美國的工具機廠,協助受到美國加徵關稅衝擊的業者,「若其他業者只是寫寫報告就有錢,實在也不合理!」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