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全球,川普日前宣布將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且下一步恐將會對晶片和藥品課稅。
針對川普一系列關稅調整措施後,在全球政經界掀起震撼波,而對長期仰賴進口高端醫療設備與專利藥物的台灣來說,更是潛藏深遠衝擊。
醫界專家示警,此波關稅戰若成真,台灣醫療體系將首當其衝,可能面臨藥品價格上漲、設備採購受阻,乃至健保財務壓力加劇,需超前部署「韌性醫療」應對戰略。
究竟川普關稅政策對台灣醫療體系有何衝擊?又該如何因應?
藥品原料關稅若上升,恐重演疫後缺藥危機
新光醫院副院長、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先分析,目前就藥品來講,目前台灣進口藥品本身的關稅為0%、保健食品30%,而未來藥品進口的成本是否增加,取決於2個關鍵性因素。
「第一個就是接下來川普對國外進到美國的藥品關稅是否提高,雖然目前從美國進來的藥品進口關稅是0%沒錯,但如果進到美國的原料藥關稅提高,製造成本就會提高。」洪子仁指出,目前美國原料藥最大的供應來源是中國跟印度,美國本土如果要做一些藥品,有些原料藥一定要從印度或中國進去,「如果從印度進口美國的原料藥關稅被提高,接下來的製造成本當然就會提高,也就會反映在成品的售價上,也就是對台灣的售價、全世界售價都會提高。」
他進一步指出,在提高的情況之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跟俄烏戰爭後、新冠疫情後的狀況一樣,「也就是說原物料的價格在美國是上漲的,所以他做出來成品價格也會上漲,價格一旦上漲,如果我們健保的支付價格是低於它(藥品)的成本價,這個藥品就有退出台灣的風險。」
健保制度無法即時反映成本,醫療品質恐被壓縮
而針對醫療器材的部分,洪子仁表示,尤其像是達文西機器手臂屬於美國製造商,特別在影像診斷設備、機器人手術、高階的手術儀器,還有一些耗材、特定專利藥品等領域,均高度依賴美系供應鏈,「所以如果一旦原料藥的關稅調漲、原料藥的成本提高,進口美國的這些製造成本也提高,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我們健保支付標準沒有同步調整,醫院就會難以面對這樣的成本壓力,對醫院的財務穩定跟設備的汰舊換新進度,當然就會造成實質性的影響,都是環環相扣的。」
洪子仁進一步分析,「你看達文西機器手臂,當然關鍵的有些零組件是在美國沒錯,但會不會有些零組件是在國外?那如果國外要進去美國,它的成本提高時,它的達文西機器手臂或者美國那些PET/MRI/CT的成本就會上升,我們的醫療供應鏈如果是跟美國有關、從美國進口的話,成本的壓力就有可能會提升,這是有可能在未來會發生的,我們也要高度的關注。」
第二點,洪子仁表示,全民健保制度會讓醫院承受無法轉嫁的壓力,「台灣目前是總額支付制度,它有它的公平性,但也意味著當外部成本飆升時,醫療院所沒辦法透過病患的自費轉嫁支出。」他提到,因為健保支付價格固定,這樣勢必壓縮到醫療單位,若長期成本不斷提高,醫院不論在品質、人力、創新投入上的空間都會被壓縮,進一步影響醫療照護的品質。
面對美國關稅戰役,台灣醫療如何因應?專家提4大解方
面對目前可預期的挑戰跟困境,洪子仁提出4大解方:
1. 建構本土供應鏈,提高國產藥品與醫材研發比重
洪子仁表示,醫療機構在面對國際政治的變局時,醫療體系目前能做的就是要強化醫療韌性的供應鏈跟戰備意識,「全球因關稅帶來的風險提高,這不只是外交或產業的單純問題,也牽動到醫療及醫療保險制度跟公共衛生問題,目前這個時間點應該還是要延續疫情後,我們一直呼籲的,建構醫療韌性供應鏈的訴求。」他提到,在新冠疫情後也遇過缺藥問題,政府應扶持本土商的醫材跟藥品,讓本國自給自足,「現在在去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國都是要自己救自己。」
洪子仁認為,政府應加速協助台廠導入GMP(優良製造規範)、GDP(優良運銷規範),提升本土學名藥與醫材使用比例,才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做法。
2. 將特定醫療資源納入戰備儲備
借鏡新冠疫情期間的口罩與疫苗政策,洪子仁建議,應針對高依賴進口的醫療資源,建立國安等級的儲備制度。「平時就應建立緊急應變的管理機制,把關鍵藥品、設備納入戰備清單,避免因為一紙關稅政策造成臨床缺藥、缺貨。」
3. 健保支付制度須具「成本反應彈性」
洪子仁強調,衛福部與健保署應建立有條件的價格調整機制,以因應突發性的原料與設備成本飆升,「像疫情時期一樣,設計貼補制度或緊急價格彈性,才能保障民眾權益與醫療機構的可持續運作。」
4. 醫療體系納入經貿戰略,分散供應來源
「醫療從來不是純技術問題,也必須有經貿戰略的高度。」洪子仁呼籲,應強化與歐盟、日韓、新南向國家的合作,開拓非美系醫材與藥品來源,分散風險。「這不只是經貿政策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問題。」
關稅之外,醫療韌性才是重點
對於政府近年來是否已在韌性醫療上有所作為,洪子仁也先給出肯定,「其實在疫情之後,我看到像健保署也開始對於部分本國學名藥製造商,給予較疫情前更多資源跟政策支持,包括保障本土學名藥的一些價格,還有新藥在健保的價格。」
他強調,不能等到關稅真的落地、藥品真的漲價、醫院真的出現缺藥問題,才來思考如何應變。「我還是要強調一件事,目前因為川普還沒有對所謂藥品進口美國的價格有所表示,其實我們現在也在高度關注這件事,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一旦提高藥品進美國的關稅,導致原料藥的成本上升,一定會帶動一波的成本上升,這是我們要注意的事。」
洪子仁提醒,從這次的高關稅風險中,民眾和政府都應該體認,不能再把醫療當成純粹技術或服務業看待,而應視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從股市全面重挫的現象可以看出,這不只是經濟問題,是國安問題,我們應該要從體系轉型,跟整體國家在健康安全的高度重新定位去看待這件事,透過政策整合產業支持,確保台灣醫療體系在全球不確定性中,能夠具備穩定、永續跟有韌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