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下國防部9.8億元無人機反制系統的創未來,在「國防應用無人機挑戰賽」中,成功以無衛星定位(GNSS)環境下完成自主飛行與多目標辨識任務,展現台灣無人機自主技術的研發能量與戰術應用潛力,拿下最高分獲獎。
隨著烏俄戰場中電子干擾手段持續升級,雙方在無人機抗干擾能力上的應用與對抗也不斷進化。
專家表示,發展能在GNSS訊號受阻情境中維,能夠持穩定飛行與執行任務的飛控與反制技術,已經成為全球軍用無人機發展的重要趨勢。
這項挑賽是由國科會指導,成大王助系統工程研究中心所主辦,主題為「無GNSS環境執行多目標偵蒐」。
設計情景模擬戰場中無人機受干擾無法使用定位系統,需完全自主飛行、動態規劃航線並完成目標蒐集。
干擾環境下辨識目標,超低空防衛新應用
創未來這次與陽明交通大學程登湖教授團隊攜手合作,整合自製飛控模組與視覺辨識定位技術,開發出在GPS訊號受阻(GPS-denied)環境中能自主導航的無人機。
創未來團隊在30分鐘內完成5.5公里飛行,並於干擾環境下偵蒐辨識出10項地面目標,整體表現穩定精準,最終獲評審高度肯定。
創未來表示,這項技術目前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不僅是公司從電磁干擾「軟殺」邁向實體摧毀「硬殺」的重大突破,也為日後應對無人機蜂群(Swarm)攻擊所需的群飛攔截技術奠定重大突破。
此外,創未來強調,無論是透過電磁干擾的軟殺手段,或是運用無人機進行實體摧毀的硬殺反制,都能展現出靈活且具成本效益的防禦優勢,也為未來在超低空防衛(VSHORAD)的應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專家稱,隨著先進視覺定位技術的持續進展,未來無人機的精準度與協同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拓展其在多樣作戰場景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