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嘆時代已到城下
自去年11月以來,全世界宛如川普的個人實境秀,「關稅」被武器化,成了美國總統對抗全球(包括美國)政治、經濟的利器,今年1月20日他簽署的行政命令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巴黎協議,停止DEI(多元、平等、包容)等幾十項行政命令都只是小巫、前菜點心,4月2日進一步宣布美國進入經濟緊急狀態,對所以國家徵收10%的關稅外,針對各國與美國貿易情況,再增加「對等關稅」,這個「對等關稅」完全不符合所有經濟、財稅的邏輯,只是反映川普政府的衝動與無知(或許有些人認為川普完全有準備,在下一場大棋)。
川普的行為顛覆了50年來以美國自由、平等、民主價值的自由市場全球化主義,我的職場生涯也有36年全球化的經歷,更親身參與了2000年後兩岸加入WTO的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供應鏈布署和全球採購計劃;看到川普的關稅貿易大戰,感受更為深刻。
在1989年夏天,我在中時晚報擔任記者,在美國亞洲協會(Asia Foundation)的安排下,和台灣反公害團體至美國參訪十多個環保組織,正好美國1970地球日籌備1990年全球發動地球日,我無心插柳回來發動了1990年台灣地球日;也因此親身參與1992地球高峰會,見證全球各國領袖簽訂了21世紀議程、氣候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森林原則。當年我相信這是未來大同世界的芻型,所以回台灣後立即著手成立了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希望從消費者角度從事全球環境運動,以消費者的購買力改變產業結構、生產過程。
因為綠色消費運動使我發現我對產業的認知不足,在1994年無意間認識ISO TC 176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主席 Reg. Shaughnessy,這是從1978年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即WTO的前身)要求建立減少全球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品質標準」,而成立TC 176,就是制定ISO 9000等一系列國際管理系統標準的鼻祖。(註:現ISO所有標準的序言,都註明該標準是為了解決「貿易技術壁壘(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當我們奉行ISO標準,就是全球化的一員。相對的,美國企業反而不太重視ISO標準,而自有一套標準,例如美國仍採用英制,而非ISO的公制。)
自1994年我向Reg. Shaughnessy請教學習關於管理、標準化方面的知識與經驗,1996年底,他把我推薦給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全球供鏈鏈品質系統工作小組,1997年展開我參與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採購品管系統QS-9000的全球化推動工作,負責亞太地區第三方認證機構稽核員認證,與供應商開發,也成為美國品質學會(ASQ)大中華地區的首席代表。
微笑曲線的嘴角下垂
我親身經歷了兩岸加入WTO前後的變化,還記得2000年左右,台灣流行宏碁創辦人的「微笑曲線」,這是源自1992年施振榮先生的《再造宏碁:開創、成長與挑戰》一書中所提出的企業競爭戰略。這也掀起了一波台灣產業「去中國化」,台商在89民運後大批去中國投資設廠。到1996年國民黨主席李登輝的「戒急用忍」,和民進黨主席「大膽西進」朝野不同意見的碰撞。
以我粗淺的產業經驗,我一直不同意「微笑曲線」,因為在「產品實現」過程中,製造是最重要的「成本中心」,也是價值鏈具體實現的核心,同時創造出最大的就業機會,相對的專利、技術(研發)、品牌服務(市場行銷)相對的就業機會較少,而且必須依賴製造過程的品質,否則就會「頭重腳輕」,資本家賺取最大的利潤,把成本中心委外,這也是我在全球採購時主要的工作。台積電顯然不是靠「微笑曲線」而成功的,專注製造精益求精,靠高良率奠定了長期的獲利並打敗對手如知名的英特爾,和跨足各領域的三星,顯然專注製造本業,才是台積電的硬道理。

在三大汽車公司和美國品質學會任職期間,自2002年開始,就不斷要回覆、處理美國企業、民間團體、工會對於在中國開發供應鏈的質疑,無外擔心技術專利外流,人權問題(強迫勞動、勞工安全、組工會等問題),以及搶走美國勞工的工作機會,甚至質疑我將品質標準化、人員資格認證帶進中國可能對美國產生的危害。(詳細內容因涉及終身保密的限制無法細數)
我們當時調查的資料顯示,中國當年搶走的主要是東歐、印度、亞太地區,和墨西哥等地的供應商的產能、產量,並沒有影響美國汽車供應鏈工人的工作機會,而且中國供應商的崛起,大幅降低全球採購成本,也讓美國企業享受更好的利潤與福利。當時美國企業也是「微笑曲線」的實踐者,再加上資本運作,形成泡沬榮景。而日本、歐洲,以至台灣都是這波中國進入WTO的獲利者。
這是2000年初期的情況,但後來聰明的中國人靠著逆向工程,更接地氣了解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再加上2008美國引發的金融海嘯,中國成為中流砥柱,不可一世,再加上獨步全球的電商和手機支付系統,而演出「厲害了我的國」、「2025中國智造」等大戲,更震驚世界對於中國崛起的影響,而興起了「新冷戰」的圍堵潮流。
2020年以前,我問過許多歐美到中國的投資建廠者,他們除了看中中國市場外,主要還是中國的政治穩定注重招商引資,和對外國投資者的寬鬆,他們並不太關心中國對社會的強控制和監控系統,甚至還認為這是穩定的基礎之一。但是這一切在2020 COVID-19疫情封控後解體,外商驚訝中國無保留無底限的封控,對一向自由自在的外商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原來以為穩定的政治,卻成為極不穩度的變數,再加上國際情勢變化,對中國的嚴防死守,怕中國過剩產能造成另一次「黃禍」,外商紛紛撤離。
現在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主旋律是讓製造業回美國,獨尊製造,罷絀百家,微笑曲線還笑得下去嗎?
我們在謊言的糞坑裡游泳
對川普,聽其言,觀其行,結果我充滿了不信任,於是偷懶,問了馬斯克開發的AI Grok:「川普在總統任內發表過多少次假訊息或誤導資訊?」出乎意料花了56秒才給出26個來源的答案,Grok推薦了維基百科的資料,False or misleading statements by Donald Trump,在文章開始處,維基編輯即指出:這篇文章可能太長,不易閱讀,顯示實在是罄竹難書,川普在4年總統任期中,其有30,573資的不實或誤導發言,而且2017年平均每天6個假或誤導消息,就任前100天,492次,2018年每天16次,2019年每天20次,2020年每天39次,在當年11月2日是尖峰,1天就有500次。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紀錄,一般美國總統如果說一、兩次謊,就會導致數週的風波,甚至下台,如尼克森的水門案,或是柯林頓的呂文斯基案。川普的謊言一個接一個,而且一個大過一個,所有人都應接不暇,正如德國Youtuber老雷所說,謊言像是大便,一般人有一,兩個,就被口誅筆伐,現在我們都在川普的製造的糞坑裡游泳,所有人都迷失了,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認為這是很好的寫照,正所謂債多不愁,蝨多不癢,川普完全免疫了,即使今天,美國仍有45%的人支持川普,相信川普,而且聲稱:「徵收的關稅都是由出口國承擔」。如果這是真的,台灣的汽車價格會少三分之一。當然所有的稅收,全部由消費者負擔,出口國、出口商、進口商都不會負擔,而進口國政府卻可以靠橫徵暴歛而致富,這麼簡單的事實,都會被扭曲。
川普從來不認為他在2019年11月的選舉落敗,他只是離開了白宮,現在又回來了。他的「會抝才會贏」給全球政客最佳示範,同時川普不負責任的發言,有如口中有座馬戲團,造成了全世界在川普不真實、不確定、不負責發言,透過媒體傳播的力量形成了巨大的「全球政治、經濟、財政、文化的氣候變遷」,相對於我們面臨的氣候變遷,都已經不足為道了,全世界有多少人會因為川普每天出人意表的政策變化,而導致失業,通貨膨脹,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生活面臨絕境,教育管道阻塞,貧富差異加大?
有人評論川普會造成全球經濟的「核子冬天」,或許這會使得全球百業蕭條,全球消費降級,特別是製造業、旅遊運輸,以致家庭生活的能源減少,而使得全球碳排放急驟減少,這或許是意想不到的達成「巴黎協議」±1.5℃的結果。至少企業不必每天假惺惺的在「碳焦慮」中唉聲嘆氣,因為現在是生存、生活品質被迫降低,沒時間再弄虚作假了。
以我的見識無法預料川普是否會成功,美國是否會再次偉大,但我相信,建立在謊言上,不確定、不穩定的政策,對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傷害,大家都得忍受,看誰的忍受力強,才能撐到最後,這方面,我相信中國人的耐受程度一定超過美國人,疫情封控3年已經是一場事先的預演,世界上哪個經濟體有能力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