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方案將公布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率先開第一槍

稅改

財政部9月1日將說明稅改方案,無巧不巧,在股利稅改部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開第一槍。談到企業成長議題,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是作為未來投資,應該是附加價值重要分配,若餅做大不投資,餅就做不大,不保留盈餘,就沒有錢投資。

他更直言,「保留盈餘稅,就是反成長稅」,並強調,現在來看,企業所得稅增加,「我也不反對」,但若把企業營所稅提高,也應該把保留盈餘稅取消掉,「那就好了」。

把餅做大才有機會增加附加價值與分配

玉山科技協會30日晚間舉辦年會,邀請張忠謀以「成長與創新」為題發表演說,儘管這個主題先前已在大大小小的場合上談過,但年會現場依舊擠滿工商業界重量級人士出席。

過程中,媒體想要採訪張忠謀,還出現文茜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親自幫忙「擋駕」的小插曲,而演講過後,主辦單位也貼心準備蛋糕要慶祝張忠謀生日,只不過31日並非他的國曆生日,張忠謀脫口說「不是我的生日」,但現場一陣笑聲,張也欣然吹熄蠟燭,化解小小的尷尬場面。

談到成長,張忠謀再次以先前跟行政院長林全見面時的「不要盲目追求成長」為例,他語重心長說,希望講的是不要盲目追求營收成長,因為「盲目追求營收成長,都追求不到我們要名目的,那就是追求附加價值成長」;把餅做大才有機會增加附加價值,進而討論分配。

教父很沮喪,因為員工把股票賣光光

他解釋,附加價值分配包括薪資、分紅,還有獎勵創新,而創新主要是要倚靠人才,人才就是員工,所以薪資是應該給他們的。張忠謀話鋒一轉,更提到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留盈餘」,做為未來投資。

以台積電為例,「員工也應該成為股東」,張忠謀說自己很沮喪,因為過去員工分紅費用化前,台積電將29%盈餘拿來分紅給員工,結果最後持有的員工只剩下3%,目前更只有1.7%,顯示台灣企業員工持有公司股票的文化還沒養成。更再次點到台積電外資持股超過8成,「這不是我們選擇的」。

他重申,「成長是不需要創新的」,光靠投資與人力就可以成長,不過「創新是成長的捷徑,假如可以創新,就是真的了不起」。只不過,創新不一定每天都會發生,所謂創新就是改變,具經濟價值的創新才有意義。也再次以星巴克、麥當勞、台積電,乃至近年的 Uber 與 Airbnb 等例子說明,都是改變商業模式的創新。

張忠謀建議提高營所稅取消未分配盈餘課稅

然而或許稅改方案即將出爐,張忠謀這次演講上,無意間提出保留盈餘是作為未來投資的議題,也拋出保留盈餘稅,就是「反成長稅」的看法,他說明,自己知道來源是兩稅合一的概念,他不反對兩稅合一觀念,但建議提高公司所得稅同時把保留盈餘稅取消掉。

而提問時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問及,員工分紅配股與股東分紅的平衡話題,張忠謀坦言,「現在的分紅制度,沒有甚麼問題」,不用更改,且相對以往制度,現況比較好;如台積電有一個董事會的平衡方式,就是讓獨立董事席次過半,由於獨立董事多數未持股,開董事會分配盈餘時,是以外部人的角度權衡股東權益與員工利益,也可權衡獎勵與創新的重要性。

他進一步強調,以前股票分紅制度,以8%盈餘來分配,但股價只有70-80元,依照面值分,事實上,市值上等於是分了百分之五十多給員工,「這其實不對」;唯一挑戰還是要把餅做大。

張忠謀:政府把環境做好,其他不該多指導

至於政府在產業間的角色,張忠謀則妙答,以美國雷根總統1980年競選時所說,「在英文語言中,最可怕一句話,就是有人來跟你說,我是從政府來的,我要來幫你忙」,他強調,政府要提供好的環境,包括土地、水,電,人才,還有合理環保問題,以及法治的社會,「其他部分,就聽雷根的話」,「我覺得政府不該多管了,不該多指導了」。

台積電去年貢獻政府稅收達402億元,占全國8.7%,以市值來看,占台灣公開市場約2成,而占GDP也有1成,不過,張忠謀也說,對國家來說,應該討論附加價值的成長,單純看台灣半導體產值占 GDP 的比重,沒有太多意義,要算台灣半導體的附加價值,占 GDP 的比重,數字具意義。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