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 你今天避免食物浪費了嗎?

農業經濟

­世界上許多國家深陷糧食危機,百姓處於飢困。台灣雖然有糧食自給率的問題,但剩食與供需失調造成食物浪費的問題遠大於糧食不足。

許多民間力量投入剩食議題,民眾也警醒不該過度鋪張或過度消費造成食物浪費。然而市場運作失靈與氣候異常造成崩盤棄所產生了糧食浪費問題以剩食更加嚴重。世界糧食日,我們應該思考台灣在世界糧食課題上的貢獻與課題。

如今的台灣,還是盛產寶島嗎?

台灣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寶島,大地、氣候、農民讓我們有低廉的民生物資。

但氣候極端化與大面積的農地災害,致使台灣蔬菜、水果甚至稻米都出現生產集中化的現象。由於冬季更冷、夏季更熱,南部早熟的區域,成熟期往後延滯。致使中南部產期撞在一起,出現全年度總產量未必增加,成熟期卻撞在一起的爆產現象。

夏季颱風災害與水害變得更加嚴重。普遍土地受損之後,同時恢復耕種,甚至同時進入冬季蔬菜的作業時間。四個月後作物同時成熟。由於大量面積同時耕種同時成熟,作物一上市立即造成價格嚴重下滑的崩盤現象。

農產崩盤時,零售價格過低終至無法支撐配送成本,許多農產開始棄收、棄置,形成極為嚴重的農民損失、糧食浪費。

起自去年底的高麗菜全面崩盤、今年夏季的香蕉情形都一樣。

好人運動:城鄉互助,減少剩食浪費

好人運動推動為此結合救災與城市鄉村互助運動,推動支持農民利用落果製作酵素。也就是城市民眾先預購後使用,組成了救助農民又愛護地球的酵素銀行;預購下一期疏菜水果,以預購代替契作,進一步資助農民恢復生產;以及組成友善商店回收大型物資家具家電,救助災區的家具銀行,這些都是城市與鄉村互為一體相互支持的具體行動。這些社會創新需要更多、更大的發展。

除了依賴市場運作,我們應該更進一步面對生產集中化與爆產,提高社會因應的能力。而這項課題除了是一項產業與社會救濟的課題,也是一項飲食、生活文化適應氣候變遷的題目。

與其等到價格崩盤問題嚴重化,不如轉換心態用迎接豐收的態度預先舉行慶典,引領民眾和世界觀光客一起來分享台灣盛產蔬果。

國內的吳郭魚、石斑魚也一樣。

冬季蔬菜即將進入市場我們又要遭受一次相同而嚴重的打擊,為了幫助台灣的農民珍惜食物。世界糧食日應該倡導大家採取更多的行動,發展舉辦各種正面、快樂的活動來迎接冬季蔬菜季。吃當季、吃當地。用各自能力所及的方法來舉行自己愛護地球珍惜糧食的運動會。大飯店推出冬季蔬果嘉年華,高鐵推出旬菜便當、空廚供應台灣鮮食、觀光單位將台灣盛產蔬果作物介紹給世界各國。

大家來成為世界糧食日的積極參與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