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現代化農夫」已逐漸改變人們對農業的刻板印象,但因刻苦耐勞仍是務農的先決條件,女農夫始終是農業中弱勢的一群。近年,在新北市各地卻有一些為了理想而奮鬥的女青農聲譽鵲起。
都市小孩拿鋤頭,全家種茶總動員
身為都市小孩的洪佳玉,嫁給了種茶的第四代丈夫李昌峻,從起初什麼都不懂,到如今全家一起快樂種有機茶。洪佳玉笑笑地表示,這其間的困難不足為外人道。三峽早期就是種茶地,由於鄰近繁華的都會區讓年輕人多不願意接手茶園,茶園也因此沒落下來。嫁到三峽實際經營茶葉生意後而萌生想讓顧客喝安心好茶的念頭,在先生支持下三峽白雞谷芳有機茶園開啟了有機復耕之路。
對農業完全陌生的洪佳玉說:「剛開始拿到鋤頭會覺得很好玩,等整天都待在茶園裡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三峽白雞谷芳有機茶園101年改為有機種植,在農業局輔導下,103年通過有機驗證,這幾年來經歷病蟲害防治、天候的層層考驗。當初怎麼防治都無法克服,最後乾脆只採收倖存的茶葉,卻沒想到因為環境變好了,各式各樣的生物出現了,大自然的食物鏈也逐漸抑制了惱人的病蟲害。有機種植邁入第4年已很明顯地看到產量增加,今年是第5年,茶園的成本和支出應該可以打平了。
夫妻倆認為農業不能只靠埋頭苦幹,在務農之餘他們也持續進修,目前洪佳玉在環球科大專攻行銷管理,先生則就讀臺大農經研究所,未來希望將農業經營管理學以致用。從被貼上憨人標籤到獲得認同,同時讓孩子參與務農,甚至有機茶包裝的插畫也是出自孩子之手。對此,她已心滿意足,表面上雖是孩子主動畫下茶園裡的生物,實際上卻是讓孩子學會了與大自然相處的正確方式,這是用錢也買不到的寶貴學問。
有機農業職訓班,失業危機化轉機
原本是專業職訓師的謝淑娟,看到臺灣環境逐漸改變,從以往很容易就能在水溝中看到魚蝦,到現在因為化學農藥的殘留讓魚蝦消失了,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也讓人們的健康亮紅燈了,於是接下勞委會在民國96年開辦的有機農業推廣專案邀請,希望為環境保護盡點心力,這個決定也讓她從此踏入全然陌生的有機農業領域。
早在民國90年她就幫助農訓協會規劃社區大學課程,因而認識許多農業專家,這段機緣也成為她日後尋找請益對象的來源。在這個專案中,她發現中年失業者的轉職過程會遇到一定的門檻,多數公司迷信同為無經驗者,年輕人比中年人好教,便嘗試專注輔導中年失業者。
實際觀察政府推動的青年返鄉復耕農地成果後,讓相信數據的謝淑娟更堅定走協助中年人轉職農業的道路,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於是她在農業局與樹林農會的協助下,於102年承租到1公頃土地成立康維菩提有機農場,除了自己種,也提供給從有機農業教育中結業的農友承租。近年,農場出產的豇豆、青椒、四季豆等當季農產陸續通過有機驗證,農場的經營也蒸蒸日上。
為了進一步推廣有機農業教育,105年謝淑娟再規劃友善市民農園,並擴大承租農場現址旁3公頃田地,一來希望傳播有機農業教育理念,二來希望透過親身體驗讓民眾了解有機農業。目前她正著手推動休閒農業也邀請專業師資到農場教學,期盼更多人到農場認識更多農作物的同時,也能體會友善土地的意義。
(新北市農業局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新北有機通訊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