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長遴選至今餘波盪漾,從當選人管中閔一開始的「眼珠子都掉下來」,到目前被教育部盯上的「獨董身分未揭露」爭議,其實背後都有跡可循,若真要檢討起缺失,除管中閔本人外,上至遴選委員會,下到台大人事室都有責可課;裡頭的螺絲恐怕不是鬆不鬆的問題,而是根本掉滿地。
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談起自己當選的結果,管中閔之所以笑稱「眼珠子都掉下來」,是因為在去年12月的台大校務代表投票時(推薦票達58張即過關,不再繼續開票),他並非大熱門;在拿下58張推薦票時,他的不推薦票數也累積至61張之多,只比陳銘憲的83張不推薦票好一些,聲勢遠不如陳弱水、周美吟、張慶瑞過關的30、37、45張不推薦票。
疑問一:突改變遴選規則,大熱門成賽局底下犧牲者
但校務代表投票和最後的遴選委員投票有何關聯?因為本屆遴選委員訂下了一個新規矩──第一輪投票,遴選委員至少得投下兩票。
「每個遴選委員都有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所以手上第一票一定是投給自己心中所屬。那問題來了,第二票要投給誰?是同樣熱門的候選人,還是最不會贏的那一個?」一名台大此次校長遴選的核心人士提出質疑,所謂最不會贏的候選人,最值得參考的依據就是校務代表投票結果。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此次遴選委員會的新規定正是造成前段班淪為「賽局」底下受害者的元凶,「這屆最熱門的3個人都沒擠進第二輪,其實我們用比較極端的假設就可以看出問題所在。如果3個人先分21票,每人可以拿到7票,這時候,我已經投給其中自己支持的候選人,那我剩下1票要投給誰,是剩下兩個勁敵,還是另外兩個最沒威脅性的?最後結果就是剩下兩個最沒威脅性的去分那21票,一個拿12票,一個拿9票,……」
疑問二:管的校長被推薦候選人資料表有沒有附上獨董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後續引起不小騷動的台灣大哥大獨董風波當中,究竟行政流程有沒有瑕疵,其實也有不少爭點,若要一一探究,上至遴選委員會,下到台大人事室恐怕都有責可課。
先就管中閔本人來看,在候選人一開始必須繳交給遴選委員會的「國立臺灣大學校長被推薦候選人資料表」當中,第一頁即有「現職」欄位,裡頭清楚提示填寫:服務機關名稱、專兼任、職稱、到職年月日;就算預設只有一個欄位,但畢竟是電子檔,只需插入欄位即可,這也是他第一個可以揭露的地方。
再者,第二頁還有一欄「經歷(服務機關名稱、專兼任、職稱或職級、任職起迄年月)」,足足留了一頁空白給候選人填寫,若認為年薪達500萬元的獨董職務必須補充說明,大可在此陳述。
更重要的一點,根據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大教授提醒,學校的聘約上都有明文規定,教授在外兼職必須報備,若是獨董之類的職務更為嚴謹,不只報備,還得經過系務會議同意,一旦通過,相關資料都將上報學校人事室。
「因為管中閔6月就當獨董了,9月才去報名當候選人,理應系務會議早就通過,人事室手上也有資料了。那問題來了,在成立遴選委員會的過程中,學校應該要先提供一些候選人的人事資料,如果當時沒附上,這下連台大人事室都有瑕疵了。假設人事那邊都沒有資料,哇……那我們這位新任的校長根本就違反聘約,那就完蛋了。」該台大教授直言。
教育部去函待回覆,後續發展有三種可能
目前,針對獨董風波,教育部已去函台大,要求遴選委員會給說法。談起後續發展,孰悉遴選委員會運作的核心人士分析有三大可能,首先,觀察遴選委員會目前對外表態的說法,他認為即使回覆,恐怕也只是官樣文章,屆時如果教育部不願埋單,就可根據《國立臺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要點》第18條規定處理,「校長當選人因故無法就職時,由原校長職務代理人代行校長職權,並由原遴選委員會重新辦理遴選事宜。」
「因故可以有很多原因,教育部不核也是一種,……」該人士指出,一旦重新辦理遴選,第一件事情就是討論「從哪裡開始」,或許是最後的5選1階段,也可能是從校務會議推薦人選開始,「還有最後一種選擇,是重新開放登記。」
「在經歷這些風風雨雨後,遴選委員會很多人可能覺得吃力不討好,選擇集體不再開會,那就解散。如果到這一步,那就重組遴選委員,回到最早的時候。」至於第二種可能,該人士說,假設管中閔最後因故無法就職,考量第二高票的陳銘憲當時並未取得過半票數,依照規定是兩週後必須再次開會投票,屆時只要有遴選委員罷投,造成連續兩次無人過半的狀況,結果就是解散現有的遴選委員會。
最後一種可能相對單純,「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教育部直接核定,不滿的人就去提告,大家來打行政訴訟。」核心人士直言,過去李嗣涔被圈選當上台大校長就曾引起不小風波,但最後還是硬上,直言此次也不無可能,「這幾年經濟不好,台灣民眾有很重的反商情結,對於大官卸任去當企業獨董反感,難免被人攻擊。不過,這次爭議牽涉到商人,確實比較複雜,要消弭不太容易,可能當選人要真的很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