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遊書海》吳豐山讀書之樂 台灣標竿:李遠哲

書摘

吳豐山

  台南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自立晚報社長、公共電視董事長、國大代表、政務委員、監察委員。

  著有:《今天的台灣農村》、《台灣一九九九》、《吳三連回憶錄》、《台灣跨世紀建設論》、《論台灣及台灣人》、《據實側寫蕭萬長》、《人間逆旅——吳豐山回憶錄》、《山川無聲——吳豐山靜思集》等。
 

一、

李遠哲博士是迄2017年止,唯一得到諾貝爾獎的台灣人。2016年李遠哲80歲,藍麗娟女士用了3年時間撰寫的上下兩巨冊「李遠哲傳」,由圓神出版社初版。

二、

李遠哲新竹人,1936出生。

李家先祖世居中國福建泉州府。於清朝打敗鄭成功後移民台灣。1895年甲午戰敗,滿清政府把台灣割讓日本,日本殖民當局讓台灣人自己選擇歸順日本或離開台灣。李遠哲的祖父李樹勛決定返回唐山,卻半途遇到海盜,只好折返新竹開雜貨店。李遠哲的父親李澤藩是李樹勛的第3個兒子。

李澤藩是美術老師。李母蔡配任幼稚園園長,是梧棲富裕人家的千金。

1943年李遠哲進入新竹國小,旋即為了躲避美國軍機轟炸,避居雙溪親戚家裡,終戰後才返回新竹老家,轉入新興國小就讀3年級。

在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李遠哲對體育、音樂、文學都有興趣,頭角崢嶸,卻在高一時勞累過度,不得不遵醫囑休學1個月。這1個月休養期間,他反覆思考,自我詰問,大澈大悟,決定「不可再像無頭蒼蠅般忙著打球、比賽、管樂隊等數不盡的活動」「要過有意義的人生,要成為有用的人,才能對國家社會有貢獻。」

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失掉中國大陸江山,蔣介石帶著軍隊和國民政府遷轉台灣,台灣的天空驟變,李家也遭遇一些驚恐。

1955年,李遠哲從新竹高中保送台灣大學,他知道父母希望他讀醫科,可是李遠哲一心想當科學家,所以選擇了台大化工系。這一年李遠哲18歲,隔年轉進化學系2年級。

大學四年,李遠哲從室友張隆鼎認識了他的六哥張昭鼎,張昭鼎早李遠哲兩年進入台大化學系,後來成了與李遠哲一生事業攸關的至交。

李遠哲在台大期間對「物理化學」特別用心鑽研,亦即用物理學的角度分析物質的化學原理、規律和方法,而且做了很多實驗。大學四年期間也有不少際遇,對他的人生觀產生很大衝擊。

1959年,李遠哲就讀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然後到成功嶺服義務兵役。

1962年與端莊秀麗的小學同窗吳錦麗訂婚。那年9月,二人赴美,李遠哲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吳錦麗進入天主教舊金山大學讀教育碩士學位。兩學校在市區巴士車程內,每個週末這對未婚青年可以歡聚。某個週末,他們攜手到奧克蘭市政廳辦了登記結婚,租了一間小套房,成立了小家庭。不久吳錦麗懷孕了,過幾個月,吳錦麗生下第一個兒子李以群,然後才打電話給在實驗室的李遠哲。

只花了16個月時間,李遠哲就取得博士學位口試資格。李遠哲的博士學問,筆者完全不懂。抄藍麗娟女士的文字,說「簡而言之,李遠哲的研究發現,當能位介於量子數8P到11P時,離子的速度是一致的,但能位從量子數11P到量子數無限大(也就是銫直接被光子電離),相位差卻逐漸增加兩倍。這表示,離子花了兩倍的時間抵達電極另一端。」還說,李遠哲的結論驚人地「修正了保林大師的化學鍵理論。」

李遠哲買了一輛二手車,原來騎用的機車送給了剛來的台灣留學生。學校提供這位青年科學家位於大學村的新住家,博士論文堂堂列刊「化學物理期刊」。1965年博士論文交卷,經審查委員會簽字。李遠哲以非常少見的29個月取得博士學位。

三、

19656月,李遠哲留在柏克萊馬漢教授的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開始探索科學的新旅程,專攻離子與分子碰撞後的反應動態。

19671月,李遠哲轉往東岸麻塞諸塞州,進入哈佛大學開始另一個階段的科學鑽研。

1968年,李遠哲轉往芝加哥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繼續他的科學探索。

1972年春季,李遠哲應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之邀,返台擔任了一個學期的客座教授。

1972年夏天返回芝加哥大學,隔年一月升任正教授。

1974年,李遠哲重返柏克萊。

1978年,李遠哲獲美國國家科學院提選為院士。同年中國科學院聘請李遠哲為名譽研究教授。兩年後曾赴北京講學3個星期。

1980年,台灣中央研究院選為院士,此期間李遠哲奔波美台之間,參與推動設立台灣中研院的分析和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1983年任行政院「同步輻射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委員。

1986年,獲雷根總統親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並獲得美國物理化學界最重要獎項—彼得‧迪拜獎。

198610月,諾貝爾獎基金會宣佈:李遠哲與達得利‧赫許巴赫,及約翰‧彼拉尼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得獎理由是「因為他們對化學基本過程的動態學的貢獻」「將交叉分子束儀器帶到新的境界」。1211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50歲的李遠哲從瑞典國王手中接受了國際科學界的終極桂冠。

四、

受獎後,李遠哲於年底回台12天,接受表揚,與台灣同胞分享榮耀,然後頂著光環,開始忙碌的國際科學家生涯。

1994年李遠哲接受李登輝總統聘請,舉家搬回故國,榮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返台後的李遠哲備受朝野各方尊重。李遠哲院長除了勠力擴充中研院,提升國內科學發展,也願意應邀承擔許多相關改革、救災之類的額外任務。

可是2000年成了一個分水嶺,他以民主政治政黨輪替有益於國家進步的信念,發表「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演講,支持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陳水扁當選後,李遠哲被另一方指為失掉政權的禍首,開始面對各種惡意的攻訐。

2006年,李遠哲兩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任期屆滿。2011年至2014年出任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領導世界122個國家會員推動攸關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相關工程。2015年底完全退休。

五、

承李院長不棄,筆者自1998年相與交往迄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見面談話。李遠哲總是鼓勵筆者多服務國家。遇到棘手的政治問題時,李遠哲也常會不恥下問,每次我都竭誠回答。

2016年,有人又以錯誤的資訊大肆批評李遠哲,筆者無法苟同,乃以「唾沫殺人」為題,公開為他辯白,其中有幾句話,筆者特意在此引述,以正是非,兼全公道:

—受政府之託,費心費力主持教改研究,按時程提出研究結論和建議(廣設高中並增加公立大學錄取名額),這是應該發獎狀的事,怎麼會變成打屁股?

—得到諾貝爾獎的人在行有餘力的時候,走出象牙塔,對國家社會付出關懷,這是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共同信仰的寶貴情操。李遠哲博士當年希望台灣向上提升,所以個人選擇了支持對象,一如他以75高齡仍願賣老命出任國際科學家協會理事長,在台北和巴黎之間辛苦飛行,是一種付出情懷;這又有什麼錯?

—李遠哲支持民進黨,導致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是事實。可是當陳水扁出醜之後,李遠哲一本良知,立即公開發表聲明,義正詞嚴要陳水扁「知所進退」;這是典型的「光風霽月」;試問,有幾個人做得到?

六、

筆者的感慨之一是: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每個人都可以喜歡張三,不喜歡李四,或討厭王五,可是怎麼可以濫用自由到任意捕風捉影、指鹿為馬、顛倒是非、人身詆毀的地步?

筆者的感慨之二是:台灣向來缺乏典範人物,李遠哲科學研究成就可觀,更難能可貴的是人格高潔、胸懷開闊;到底是什麼一種心態使得少數幾人認為非把他鬥臭不可?

該文文末,筆者也說了一件沒人知道的事:

李遠哲院長任上,有一次筆者與李院長同車,外面下大雨,車內竟下小雨。問李院長何以故?李院長說有一筆換車預算,他叫總務處拿去優先購買一輛比較急要的公務車。稍後不久,我跟陳水扁總統提及此事,隔天陳總統從總統府調了一輛車子供李使用。李用了兩天以示尊重,第三天原車奉還,繼續使用那輛會下小雨的老車子。

基於以上事功和人格典範,筆者幾經推敲,決定把李遠哲列入本書十大世界人傑之列,讓同胞共享榮耀。

2015年迄今,李遠哲退而未休。他選擇長居台灣,繼續為這個國家貢獻心力。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