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日)晚間21時接近22時,花蓮外海連續發生多起地震,全台都「震撼」有感,最大規模5.8,而到目前為止,包含前震、主震及餘震已經至少超過50次有感地震,加上現在的時間點恰好是前年2月6日南台大地震前夕,不免造成人心惶惶。而雖然一連數震的震央通通都在花蓮,但台北地區的民眾也都能明顯感受到搖晃,最主要的原因或許與台北的盆地地形有關。
盆地效應讓台北「很有感」
由於台北盆地效應導致能量都鎖在盆地中,而地震震度通常會以近似同心圓的形式往外遞減,也就是愈接近震央的地方震度愈大、搖晃明顯,因此,這就是為什麼台北距離花蓮遙遠,但地震時總會明顯有感的原因之ㄧ。
從昨天傍晚至今花蓮外海密集發生有感地震,除了花蓮地區民眾需注意以外,地質學者也提醒北部地區的民眾絕對不能輕忽,花蓮地震釋放長周期能量,所帶來的災害不會比台北山腳斷層活動輕微;即使震央離台北遠,但盆地地形形成的聚焦效應所帶來的威力其實頗需擔心。
值得注意的是,有地質學者指出,台灣在上世紀發生過2次規模8的最強地震,如今已經接近百年周期,地震頻度增加並不意外,且未來10年內花蓮外海發生規模8的地震機率也隨之增加。根據《聯合報》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昨晚至今的一連串地震是「群震現象」,也就是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發生一系列地震而無法明確判斷出主震的地震型態。
地震周期百年將至
李錫堤指出,上個世紀宜蘭外海在1910年、花蓮外海在1920年發生過規模8的地震,而地震周期是百年,當周期過了3分之2以後,地震頻度就會開始增加,要提防是否會有最大主震發生。不過,因為花蓮本身就位在地震帶,地震相當頻繁,因此恐怕無法以此來評估未來是否會有更大地震出現,只能審慎應對。
然而,由於前年南台大地震造成嚴重死傷,當時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土壤液化」議題,因此行政院經濟部旋即在同年3月份公佈全台土壤液化潛勢圖;其中台北市工務局也立刻跟進,在9月份公布北市府版本的台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圖,比例尺比行政院的全台版更加精確5倍,同時設置「土壤液化潛勢查詢系統」供民眾上網查自家是否「上榜」。
台北26%位在土壤液化中高潛勢區
依照台北市公布的土壤液化潛勢圖,台北市的高、中度液化區佔26.1%,低度液化區跟非液化區佔5%,精度不足包括社子島、關渡平原等地約佔14.5%,已列入下一階段精度提升的工作範圍,約佔14.5%。
其中更赫然發現台北市政府、101大樓、總統府甚至台北市主要人潮聚集地如忠孝東路、信義路沿線周邊、西門町、公館、台北車站等,通通都是中、高度液化潛勢區。不過除了公布台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圖,工務局也有9項因應對策,包括圖資精度提升、液化知識懶人包和問答集發送、工作站諮詢、老屋健檢申請、都市更新整修維護經費補助、公有建築地質改良示範工程、新建物抗土壤液化規定強化、因應震災應變作為和多元重建方式。
要強調的是,土壤液化並非「自己產生」,而是當位於地下20公尺細土粒的孔隙水壓平常呈現飽和狀態,地震後因搖動變得不穩定才會發生,而土壤液化也不會直接使建築物破裂,而是造成地下水管、電線破裂等;市府公開土壤液化潛勢圖能讓營造業者在都市規劃或建築設計時,依照液化嚴重程度進行結構補強。
地震發生怎麼應變?
而究竟地震發生時,民眾可以做什麼?在災難發生前,事先該做的防範工作中,最基本要做的就是準備「緊急避難包」,緊急時刻才能背了就跑。根據內政部消防署資料,緊急避難包中應該要放15種東西,且應隨時檢查更新,至少每半年一次。
內容物包括礦泉水、食物、證件影本、現金、急救用品、粗棉手套、手電筒電池收音機、禦寒衣物、小毛毯、輕便型雨衣、暖暖包、面紙毛巾口罩、文具用品、備份鑰匙、瑞士刀哨子。如果有小孩的家庭,則要記得帶奶粉、奶瓶、紙尿褲。
當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要保護頭部及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桌下避難3步驟「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除了玻璃桌面的桌子以外,餐桌、書桌都可以,而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如果是蹲在牆角或床邊等其他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若有使用中的火源務必立即關閉;切勿搭乘電梯;立即跑到空曠處,且遠離招牌、樹木、建築物及電線桿。開車時遇到地震不可緊急煞車或變換車道,要減速停靠路邊。至於在地震發生以後,要立即檢查瓦斯、水、電等開關,如有瓦斯洩漏應輕輕打開窗戶,立即離開建築物並通報瓦斯公司。
此外,由於近期連日低溫又下雨,昨晚又遇到連續地震,而天氣驟冷容易導致房屋外牆磁磚飾材熱脹冷縮、加速剝落,因此近日出門在外走路要避免走在人行道上,盡可能走騎樓內,以防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