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防部長馮世寬下台後,積極籌備成立「國防安全研究院」。這個登記在國防部舊址忠愛營區的國家級國防智庫,預計5月掛牌,預算新台幣1.25億元,將針對國家安全、區域安全、中共政治軍事等議題進行研究、提出建言,並與國際智庫交流。
國防安全研究院除了由馮世寬擔任董事長,國安會副秘書長蔡明彥、外交部次長吳志中、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國防部副部長沈一鳴、國防大學校長吳萬教、國安局副局長柯承亨、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中科院長杲中興等政府要員都擔任董事,並遴聘具國防、國安專業的資深學者專家、高階退將擔任戰略諮詢委員,都是無給職。
一堆政府要員擔任董事,馮世寬敢不聽命?
由於這個國安智庫經費來自政府預算,與總統直接領導的國家安全會議功能也有高度重疊,而使它未來的運作備受矚目。
目前,台灣多數智庫研究能量日趨萎縮,因為大量承接政府委託案的結果,就是淪為政府政策研究的外包、下游「廠商」,為了爭取業務、維持生計,自然也得投政府「客戶」所好,自廢武功也無法發揮正常智庫的功能。這種智庫功能集體式微的現象,對台灣絕非好事。
如果過去的歷史可以給國防安全研究院一些啟發,那麼在1979年成立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或許是一個良好的典範。它有9成經費來自政府,但早年的表現可圈可點,成為政府不可或缺的腦袋。它雖然是特殊時空背景下的產物,但也可見當時國家領導人的魄力和格局。
中經院用全新一批人,為國家培育二十多位政務官
1979年台美斷交,當時為因應此一變局,確保國家經濟穩定發展,由中央政府及中美基金捐助9億元、工商界捐助1億,共10億成立中華經濟研究院,成為1980年代台灣當時最完備的中國出版品蒐集機構,甚至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的掌握及了解,還勝過當時中國一般政府及研究機構。
一位中經院資深人士回憶,當過情報頭子的蔣經國,深知當時既有體制內的機構和人員,都對中國經濟研究並不在行,對中國的研院也必須新觀念和新角度,像軍情局等從事匪情蒐集的單位,在專業、方法上都不及格,所以「找了一批全新的人」,延攬旅美經濟學家侯繼明、紅學專家趙剛,加上中研院經濟所的蔣碩傑、于宗先等人,並與台大經研所「建教合作」,進校園招募有潛力的新人,給很好的待遇,就這樣創建了中經院。
當時中經院第一研院所研究中國大陸經濟,首任所長是趙剛;第二研究所研究國際經濟,對全球貿易、金融帳及主要經濟體工業生產做全面調查及追蹤,首任所長是侯繼明;第三研究所研究台灣經濟,首任所長是于宗先副院長兼任。這個超強組合,不僅成為政府不可或缺的政經智庫,也蘊育不少國家高階文官和政務官,「當過經建會主委的胡勝正、陳添枝、前陸委會副主委高長、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甚至現在的央行副總裁顏宗大,現在數一數,已經出了二十多位政務官,快可以組半個內閣了!」中經院資深人士表示,當年中經院扎下的深厚根基,已非現在的中經院所能比擬。
張榮發國策中心成為台灣民主化推手
另一個由張榮發基金會捐助的「張榮發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簡稱「國策中心」),也是大時代的故事。1989年解嚴不久,又逢蔣經國晚年健康狀況不好,一直傳出王昇可能接班的訊息,當時,延續黨外運動精神的一群30多歲的熱血青年,常常在仁愛路的元穠茶館聚會,為了確保台灣民主進程不會走回頭路,四處奔走,尋求企業協助,而得到張榮發支持,成立國策中心。
當時的國策中心有7個議題分組,對國會助理培訓,與立法委員溝通,辦雙周刊與人民對話,也籌辦民間國是會議、制憲會議、經濟會議匯整民意給政府建言,還成立獎學金資助優秀學子,新光金控副董事長李紀珠就是第一位領取國策中心獎學金的人。
一位參與籌辦的學界人士指出,當年他們找過王永慶,但王永慶只想延攬他們進台塑服務;後來找了張榮發,他豪氣地說:「你們為台灣前途打拚,你們的後半輩子我來照顧!」就這樣,原本在台大和中經院工作的張瑞猛、在經濟部工作的葉國興就雙雙辭職,分任國策中心的正、副執行長,並開始從校園裡尋找優秀、年輕的學者投入智庫從事研究,讓國策中心成為台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推手。
不論是官方或企業捐助成立的智庫,運作久了,都難免因為「拿人手短」而或多或少犧牲專業,因此另一種像「台灣戰略模擬學會」自給自足型的智庫就應運而生,在經濟獨立後,研究也能自主。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為政府與企業做危機處理
台灣戰略模擬學會成立於2005年,最早是由一群在1995、96台海飛彈演習、921大地震、WTO入會最後階段談判、SARS疫情……重大歷史事件中,曾實際參與危機處理或擔任幕僚作業的人所發起。學會最核心人士就是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前國安會秘書處長劉湘濱、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等人,現在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詹志宏未入府前也曾是重要成員。
由於成員對於將賽局理論應用於危機管理、談判與衝突、戰略規劃、兵棋推演等專業技術有興趣,因而與學界合作,開發出許多解決問題的工具,彌補了理論與實務中間的鴻溝。這些操作工具與技術,經過不斷研發、精進,目前已成為政府與企業危機處理的重要KNOWHOW,甚至柯文哲首次參選台北市長也找它幫忙,都為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帶進穩定的收入,得以進一步投入研發。
這三個基金會各有樣貌,也各具時代意義,很值得即將掛牌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參考。只是蔡英文總統要馮世寬成立這個智庫用意何在?如果只是為了緩解內閣改組的人力調節壓力,為馮世寬量身訂作,那這智庫就注定「先天不足」了;若是為了補強現在國安團隊的功能,但又有多位體制內國安相關人士擔任董事,功能高度重疊,也限縮了它的靈活、機動、互補性,又是「後天失調」,怎麼看都是怪!真的只能看蔡英文和馮世寬兩人交情到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