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聘師頻碰壁 台大教授:薪資差2倍還能說愛台灣 差5倍呢?

教育議題

「我相信台灣的學術環境還是很有競爭力。」教育部長吳茂昆上任後,面對媒體詢問高教留才、攬才議題時,都是這麼回答。但學術界的現況如何呢?日前,包含台大、清大的管理學院都傳出招聘教師「全槓龜」的消息。

《聯合報》報導,為吸引頂尖學者進駐,台大經濟系主任林明仁展開募款,希望能提升新進教師的薪資,增加來台教學誘因。林明仁指出,經濟系今年招募新進教師,總共發出3張聘書,但最後卻沒人願意受聘,紛紛轉往其他國家大學以及國際組織任職。不只台大經濟系,台大財金系、清大經濟系的聘書也都石沉大海。對此,林明仁認為,最大原因出在「薪資不如人」。

台大、清大聘不到人,學者:不意外

一般來說,台灣新進教授薪資約每月7萬元,各校再自行加上學術加給、研究經費。而台大經濟系除表定的7萬外,新進助理教授前三年每個月再加3萬元,因此月薪可達10萬,再算上其他經費收入,年薪約可達130到150萬元。相較其他職業,薪資已是高出許多,但在學術界來說,還是不足以留下人才。

以美國為例,管理學院教授的年薪高達15萬美金,多的甚至可能到達20萬。換算成台幣,約是台灣新進教授薪資的3到5倍。對於這個現象,一位國內頂尖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受訪表示,台大今年出現聘不到人的現象根本「不意外」。

他指出,台灣目前不分領域、科系,薪資採齊頭式平等,只差在各校、學院的加給,差異並不大。以商管學院來說,教授薪資普遍較文史學院高,薪資不如人的情況下,招聘師資的困境更險峻。這位教授舉例,「一位同仁之前想辭去台灣教職、到香港任教,對方開出的薪水數字和台灣一樣,但換算幣值,就知道差多少了吧!(港幣:台幣約為1:4)」

門已大開?門外是正確道路嗎?

對於國內頂尖大學攬才碰壁,主掌高教的教育部政次姚立德回應,雖台灣公立大學教授的起薪相同,但配合高教深耕計畫的『彈性薪資』,各學校可以在比較難招聘教師、或誘因不足的系所自行調配,而加薪的部分由學校和教育部各出一半。姚立德強調,教育部已經將大門打開,讓學校自己控制鬆緊。

教育部的留才、攬才計畫分為高教深耕計畫與玉山計畫。針對高教深耕計畫,台大副教務長張耀仁受訪時質疑,當初各校行政單位為了高教深耕計畫忙了4個月,最後的結果卻是「雨露均霑」,頂尖大學的補助紛紛被砍。至於玉山計畫,先前教育部將玉山學者限定在國外留才,讓一些國內教師不滿;而學校也擔憂,細究玉山計畫內容,恐怕也不足為攬才誘因。

「玉山學者3年一聘、玉山青年學者5年一聘,那計畫結束,這些國外延攬回來的人才要何去何從?根本治標不治本!」張耀文認為,教育部在留才、攬才上缺乏長期性戰略,長期的低薪問題不解決,只會讓台灣的優勢慢慢流失。

台大教授:別虛耗台灣優勢

張耀文認為,目前相較於文史、商管領域,台灣的理工學院還不致出現聘不到人的狀況。他指出,以他所在的台大電機系為例,目前發出4張聘書,就他所知都得到正面回覆,但結果要到6、7月才會逐漸明朗。

他認為,短期來看,台灣雖薪資不如人,但還有其他表現優於他國。張耀文分析,目前學者願意留在台灣的原因包含:愛台灣、研究環境佳、產業鏈結強。張耀文以電機領域為例,台灣的半導體、晶圓設計、硬體產業發展得很好,學生對什麼領域有興趣,通通有對應的產業,出路不成問題。而台灣頂尖大學的國際聲望以及學術環境在國際間仍是一等一,這也是一大誘因。

「台大有一個教授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學校挖走,年薪1000萬,但之後他和該校校長、院長再來挖台大人,也沒人願意跟著走。」台灣的學術環境依舊強勁,但張耀文也坦言,「當最現實的薪水只差2倍,學者因為愛台灣還願意留下;但當薪水差到5倍,還愛得下去嗎?」這時,他點出台灣的優勢就只剩下學術環境、和發展完整的產業。

「我希望台灣人不要妄自菲薄,但若政府再看不到問題,台灣學術最後的優勢也可能消失…」一個國家產業要走的遠,學術貢獻功不可沒。但張耀文擔憂,囿於台灣的低薪環境,電機領域碩士生畢業後年薪約可達到150萬、再加上年資,幾年後薪資就超過新進教授,也讓學生再往博士班進修的意願越來越低。久而久之,學術環境、產業鏈等優勢就可能漸漸流失。屆時,才開始思考台灣的高教要往哪走,恐怕為時已晚。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