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蔡政府喊出長照2.0以來,外界的批評聲音就沒減少過。對此,衛福部表示一直以來都採開放態度,會聽取各界聲音後,採取「滾動式修正」。不過,在不停地修正後,執行上的障礙真的減少了嗎?
一直以來,長照政策大方向由中央政府提出,但實際上的監督與執行仍有賴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民眾在與民間團體申請服務,地方B、C級單位提供服務後,必須再向地方政府核報經費。而針對支付制度,衛福部自去年(2017年)以來便不斷修正,讓一些民間團體無所適從、叫苦連天。
支付制度一改再改缺少人情味
原先長照的支付制度採時數制,但礙於一些家庭將長照居服員視為「保姆」、過度濫用,因此衛福部將支付制度改為新制包裹式給付,依據照管專員評估,每位長者有固定總預算,由長照機構包辦。對此,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包裹式給付的用意是簡化核銷程序。
不過,今年初衛福部再度投下震撼彈,將新制改為「新新制」,改為項目計價式的服務。攤開衛福部公告的支付項目來看,分為照顧及專業服務、交通接送、輔具服務、喘息服務等項目,總計達到152項。而長者則依失能程度分為8級,僅第1級衰弱老人不給付,接下來依序2到8級的長輩每月分別給予1萬到4萬元不等的補助,再依據家庭收入調整部分負擔的百分比。
「過去我們到個案家庭提供服務,可以協助做很多事,和長者及家屬都培養很好的關係。現在我們拿著一張菜單過去,像是去推銷各服務的,那感受真的不太好…」一位照服員這麼說。協助沐浴290元、餐食照顧310元,項目計價式給付制度將每一項的金額都算得相當精準。對此,民進黨立委吳玉琴認為,支付新制將每一項服務的錢都明白算出來,把人和服務看作是商品,似乎缺少了點「人味」。
陳時中:衛福部考慮立法保障薪資
「在先前試辦的包裹式制度中,時常會有照服員事情做完了,但礙於服務時數還沒到,不能先離開的情況。」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及,支付新制的目的是為了以特約制度簡化費用核銷流程,並增加服務以提供量能。陳時中表示,目前各地區的照服員普遍仍不足,因此希望能將有限的人力做最有效的利用,並希望透過新制,讓照服員的薪資可以達到先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所宣示的3萬2000元。
不過,在衛福部雷厲風行推動新制之下,照服員辛勤工作後薪資真的得以提升嗎?事實上,在1月支付新制上路後,許多照服員便提出一些過去的證照費、轉場費都被砍,薪資不升反降。對此,陳時中回應,就一些單位回報衛福部的結果,薪資平均已達到約31K,抗議的照服員可能來自一些還沒申報的單位。
陳時中強調,未來衛福部將加強協助各單位進行核銷手續與申報,若有單位未依規定給予照服員合理薪資,將會開罰。而衛福部目前也預定立法保障照服員薪資以32K為基準,只要有做到規定時數,就有合理待遇。
事實上,除照服員之外,地方執行單位也有不滿的聲音。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許多長照服務單位還不熟悉新制,核銷作業不順暢,估計下來目前全台在1月份完成核銷的單位不超過3成,許多單位仍得自掏腰包貼錢。對此,吳玉琴認為,問題出在衛福部在決定新制時沒和相關單位協調。雖衛福部改變支付制度有其美意,但實際在民間執行情況如何,還有待中央及地方加強督導。